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锡:校企联动催生“化茧为蝶”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吴爱梅

日前,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承担的“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大叶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厅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这是该公司第二次获得江苏专项资金支持。

几年前,透平叶片公司生产的电站叶片和航空锻件还主要采用手工抛磨,加工零件表面一致性差,成品率低,工人工作环境差。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技术合作,引进该院丁汉院士研发的曲面磨抛工艺和新设备,利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不但大大提高了叶片加工效率,也显著改善了生产环境。

“与透平叶片的合作,解决了航空叶轮叶片高效高精加工的技术难题,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多机器人协同风电叶片智能打磨装备,可实现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华科大无锡研究院院长助理叶劲峰博士说。

惠山区原属无锡县,苏南乡镇企业的“第一炉火”最早在这里燃起,32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企业超万家,是无锡市企业密集度最大地区。2007年以前,惠山区冶金、印染、纺织、机械四大传统产业占工业产值90%以上,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压力大;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实力偏弱。

如何让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化茧为蝶”?惠山区政府对当地企业“把诊问脉”,有针对性引进对接产业发展的高校科研院所。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市政府和无锡惠山区政府共同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该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引入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人才团队,将学校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经过3年多的发展,该研究院与当地3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企业联合共建6个研发中心,4个产业技术联盟,50个企业签订合同科研项目,承担各类纵向项目26个,申请发明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17项,投资孵化公司10余家。

“地方出资出场地,高校院所技术入股,合作形成的科研机构由高校院所控股,实行市场化运作。”无锡惠山区委宣传部长袁漪韬认为,可以这样概括惠山的“引智”模式。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多年来,无锡市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2015年,无锡市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1+1+3+1”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个“1”就是“太湖人才计划”。

通过这一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已经成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引领并推动所在地区的现代装备、光电显示、新材料、干细胞研究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目前,已有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1家企业完成了对外并购。2016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共缴纳税收10.2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历年纳税总额已经是市级财政扶持资金的近3倍。

企业是引才用才的主体,也是无锡人才贡献率“长线飘红”的关键。“坚持创新,走向高端,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人才做支撑。”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告诉记者,为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红豆组建了江苏省第一个企业大学。

“发展的基础在产业,产业的驱动靠人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无论是政府层面“招才引智”计划,还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建设,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凤凰涅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