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蓝图干到底
本报记者 黄 平

开化

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浙江开化县以“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思路,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甩掉了“欠发达”,实现了“绿富美”

浙西开化,不仅自然生态环境“颜值”超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同样令人刮目相看。调查显示,开化率先在全国试点“多规合一”改革,已经让以往60%的专项规划得到精简,审批时效由此提升70%。

根源上破解多头规划难题

在传统的规划工作中,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是不少地方现有规划的通病,这也是开化县早年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华埠镇华民村的一个健康养老项目就碰到了类似问题。“这个项目所在区块涉及的土地都属于建设用地,符合用地条件,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35亩是一般农田,城建和国土两个规划出现了矛盾。”开化县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状况在很多建设项目审批中都会碰到。

2013年,开化县提出把整个2236平方公里县域作为一个景区,打造成“国家东部公园”。2014年8月,开化县开始“多规合一”试点。县委书记项瑞良表示,“多规合一”,能理顺规划关系,能推进规划落地,能优化资源配置。

“多规合一”的核心在于重构空间管理体系。打开《开化县三大空间布局总图》,三条“红线”清晰可见:生态保护红线让绿色的西部生态保护空间占一半,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让黄色的农业生产空间占41.12%,城镇开发边界使红色的城镇发展空间仅占8.07%。

“‘多规合一’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统筹构建‘一套体系’,由县域顶层规划‘一本总归’。”开化县发改局负责人说,以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引,推进县域城乡、土地利用和环境功能区三大空间规划的内容调整和衔接。

开化在全县范围内以实现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六个统一”为核心,结合“一本规划”,联动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等5项国家级试点。

在规划体系上,开化县统筹构建“1+X”规划体系。以《开化县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起统领管控作用的“1”,整合既有的规划资源,编制“X”个分规划,从根源上破解多头规划难题。

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统一融合

一本总规、一张总图,“多规合一”的蓝图已经绘就。从开化全面发展出发,关键在于补齐制度供给方面的短板,将改革从纸面落到地面。

“推行‘多规合一’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既有技术层面上的,也有工作机制上的。”开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华蓉说。

“多规合一”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统一融合。首先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各部门基础数据的统一是规划能否有效对接的基础。对此,开化县兼顾平衡各规划主管部门职责功能,统一了覆盖资源本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空间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7大领域27个指标,进而形成一套共同认可的基础数据。

结合“数字开化”建设,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化县运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科学设计系统接口,建成了公共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多规合一”综合管控平台。在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矛盾冲突、加强部门间横向衔接的同时,将审批实效提升70%以上。

为让这套体系有效运转,开化县改革规划管理机制,成立了县规划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不仅统一了包括人口、城镇化水平、环境容量、经济规模等基础数据,还统一了各类规划期限、功能分区和土地分类等技术指标,更以“提升已有、创建未有、链接所有”的要求构建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促进全流程联合办公。

攻坚克难造就美丽乡村

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看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

最近,音坑乡姚家村村民姚志国和姚宏燕父子决定:把效益良好的砖厂改建成以窑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和特色民宿。

“我在这座砖瓦厂干了近30年。”姚志国说。事实上,“多规合一”中的“生态立县”理念早已植入儿子姚宏燕的心中,他知道以牺牲生态换来的烧砖收入并不长久。2015年,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开化县要求全县黏土类企业全部关停。与父亲商量后,姚宏燕决定将红砖厂改建成特色民宿,并取名“红窑里”。

姚宏燕心里还有更大的发展蓝图:“我们还准备配套梅溪古渡、村口景观、银杏道等10个子项目,打造一个音坑乡姚家红窑里文化创意村!”

如今,姚家村也大不相同了,道路干净了,粉尘没有了,村口还建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在开化县,这样的美丽乡村不止姚家村一处,如今已有15个村被列入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今年上半年,开化全县农家乐游客量、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和43%,上半年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7%。在“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指导下,开化县正在盘活沉睡的山水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向绿色转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