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就有不寻常
□ 徐 达

只要肯出去走走,肯用心发现周围的细节,就会发现很多的“不寻常”

节气已近白露,炎夏的尾巴却依然在。对于紧张的上班族而言,对季节更替更多的感受不是风景物象的变化,而是出门是否有日晒雨淋需要打伞戴帽,是否需要随气温升降而增减衣物,或是该重新整顿衣橱、购入新装,搭配出应季又光鲜的“行头”……在较少的休假、休闲时间里,又因疲于奔波、出行拥堵等因素,更多选择宅着把时间诉诸各种互联网娱乐方式或碎片化阅读,于是不少人感觉生活单调无奈,并开始怀念起“诗和远方”。

一个烈日当头的午后,适逢周末,笔者想出门散心,却又惧于暑热不愿远足。这时朋友提议说,只要出去走走,就会有新发现,遂拉我出门坐公交。随朋友坐了数站公交,来到离住处不远的积水潭,再转过地铁口、穿过人流,向东走了约二三百米,就来到另一处我从未注意过的所在。

这里位于闹市区,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门口有块“汇通祠”的牌子。往里走数步,只见迎面而来一处岛,虽不高大,却颇有巍峨之势,岛上树木蓊郁茂密,紫薇花开得正好,岛周遭是几处码头,蜿蜒通往南面什刹海的方向。沿着坡路上岛,发现位于岛顶上的四合式院落正是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之所在。这处幽静的院落有前殿、东西厢房、后楼各数间,多辟为展厅。漫步展厅,可看到郭守敬生平及事迹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岛北侧半坡上安放着郭守敬当年创制并使用过的浑仪、仰仪的复制品,与祠北侧外墙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撰写的《重修汇通祠记》、清乾隆御制汇通祠诗碑等,形成了多重历史文化元素的交织。拾阶而下来到岛底部,就是当年京杭大运河最北侧的起点。凭岛临风,从春秋时吴国开凿邗沟,想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隋唐大运河,到元明清时代漕运的繁盛,再想到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在半个世纪断航后有望实现复航,笔者的思绪,也随这条曾承载华夏历史文明和南北物流记忆的人工长河漫溯开来……

有朋友在每天快节奏的工作中,宁可舍弃午休时间也要到附近公园散步;有同事夜班下班路上碰到星空或朝霞,再困也会停下车看一会儿。其实生活并非都是节奏寻常、枯燥无味的,只要肯出去走走,肯用心发现周围的细节、欣赏身边的风景,就会发现很多的“不寻常”,也会发现,“诗和远方”并非遥不可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