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吐爸爸”和他的1800个娃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吐尔逊麦麦提·艾麦提江的故事
▲ 吐尔逊麦麦提在讲党课。
▶ 吐尔逊麦麦提坐在电脑前和学生们在浏览就业信息。
▼ 吐尔逊麦麦提(前中)与毕业生合影。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乔文汇

无论是毕业多年的学生还是在校生,都称他为“吐爸爸”;他教过的学生有18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新疆各地。“我有1800多个娃,幸福得很呢!”他加入了60多个班级同学微信群,“哪个丫头、儿子都能联系得到。”接到他的电话,学生们一开口就是“吐爸爸”。

他就是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吐尔逊麦麦提·艾麦提江。在学校里,吐尔逊麦麦提就是一个传奇。新生报道时,被问到在哪个系,如果是信息工程系,老生往往回一句:“哦,那你有福了。”新生一头雾水,但没过几天就有了深切体会,因为辅导员吐老师成了“吐爸爸”。

严师

新生入校,吐尔逊麦麦提都会打电话到学生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远离父母住校,打个电话,让家长放心,也让自己心里有数。”吐尔逊麦麦提说。

全系近400名学生,吐尔逊麦麦提能准确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不仅如此,每个孩子是什么性格、学习成绩如何、有何特长、家庭情况怎样,甚至最近心情好坏,他都掌握。

在B6号学生宿舍楼104-4号房间,有吐尔逊麦麦提的一张床,还有2名学生住在这里。其实,他的家离学校很近,但他却整天和学生黏在一起。“这些娃娃正值让人操心的年纪,忙时在学校住方便些。如果这几年不上心,对孩子一生得造成多大的影响啊?”吐尔逊麦麦提说。

2008年毕业的许文军还记得,刚入学时,早晨睡不醒,“吐爸爸”每天清晨都到宿舍叫早,要求必须出早操,按时上自习。晚上,他就守在宿舍,督促孩子们按时睡觉。

毕业生罗元庆上学期间曾一度厌学,生活散漫。为帮他改正,吐尔逊麦麦提曾在他的宿舍住了一个月。“那时我总逃课,但跑到哪里,都会被老师和同学们找回来。”罗元庆回忆,“早上睁开眼,第一个见到的是‘吐爸爸’;晚上睡觉前,最后见到的还是他,整天形影不离”。在“吐爸爸”的教导下,罗元庆改掉了坏习惯,学习、生活走上了正轨。“时间长了,冰冷的石头也能焐热吧。”他在电话中对《经济日报》记者说,“现在,总也见不着‘吐爸爸’,是真想啊!”

有时学生不爱学习,他不仅找学生谈心,还到课堂上找原因,与学生们一起听课,与任课老师沟通,探讨如何能讲得更生动些。

“乐于读说、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长于评论”。这是吐尔逊麦麦提对孩子们的要求。去年毕业的张美瑜说,“老师的严格要求,在学校时可能不以为然,但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了,就能真切体会到老师的用心”。

在吐尔逊麦麦提的严格要求下,信息工程系没有一名学生退学。由于毕业生成绩优异,这些年就业情况特别理想,许多毕业生到中石油、铁路等系统工作,担任一线骨干。

“多给家里打打电话,别等到没钱的时候,再和父母联系。”吐尔逊麦麦提引导孩子们多和父母沟通,重视亲情。他说,“要让孩子们有爱的能力,更加有责任感,这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

吐尔逊麦麦提希望孩子们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对此,好多新生都觉得“有点过”,“好不容易离开家长,结果这位比父母管得都严”。有学生这样评价。“学生年龄小,管不住自己,我想家长在身边,也会这样要求的。”吐尔逊麦麦提认为,要养成好习惯就得从这样的小事做起,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慈父

每到父亲节这天,吐尔逊麦麦提的手机就响个不停,短信、微信、QQ等提示音此起彼伏。那是学生们向“吐爸爸”送上的节日问候。“1800多个祝福啊!”手握发烫的手机,看着祝福的话语,是吐尔逊麦麦提最幸福的时刻。

2001年入学的那扎尔同学家庭贫困,有时家里不能按时寄生活费,“吐爸爸”就把她带到家里吃饭,并为她购买生活用品。海玉洁、哈晓谦、马合买提、刘庆亮……吐尔逊麦麦提帮助的学生数都数不过来。刘庆亮因为家庭贫困,几度萌生了退学的想法,都被吐尔逊麦麦提给挡了下来。“越是家庭困难,越要坚持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困状况。”吐尔逊麦麦提给刘庆亮打气:“你只管把学习搞好,我来想办法解决困难。”“吐爸爸”为他跑前跑后申请补助,又自己掏腰包资助刘庆亮完成学业。

其实,吐尔逊麦麦提一家并不富裕,妻子曾遭遇车祸,长年在家休养,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小女儿在读初中,一家四口都靠他的工资生活。为了找家便宜的理发店,他曾走遍了五条街。

看到爸爸对自己的学生这么关心,女儿们偶尔也会“吃醋”。家里来电话找吐尔逊麦麦提,女儿递给他话筒:是您闺女找你!这又是您儿子找你!故意把尾音拉得很长。这时,吐尔逊麦麦提总是笑着说,“哥哥姐姐们和你们俩不也是亲得很嘛”。

的确,吐尔逊麦麦提的学生经常到他家里做客,与“吐爸爸”一家非常亲近。有一次过节,他对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儿麦合丽娅说,给姐姐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结果小女儿把电话打给了一个她熟悉的爸爸的学生。“我觉得她跟我的亲姐姐是一样的。”麦合丽娅解释道。

永远的“吐爸爸”流水的学生娃。8月底,吐尔逊麦麦提又迎来一批新生,即将年满50岁的他向记者表示,现在自己才找到了当爸的感觉。学生举办婚礼,只要有时间,他一定会到场。许多学生还说,“吐爸爸”不来,婚礼就不办。“婚礼上,孩子向我鞠躬叫‘爸爸’时,我感觉一切付出都值了。”吐尔逊麦麦提说。

孩子成家,“吐爸爸”总得有所表示。孩子们知道他花钱的地方多,告诉他到场就行,不收礼金。“那可不行,这爸也不是白当的,好在每个月只有一两个,支出不算大。”吐尔逊麦麦提调侃道。2012年毕业的黄卉告诉记者,全班7个女生,只有她还单着,已经和“吐爸爸”预定好了,举办婚礼时,他肯定要到场。

诤友

“‘吐爸爸’是我一生的老师,他总能在你迷茫、困惑时,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并用自身行动感染着你,这就叫诤友吧。”2009年毕业,如今也为人师的郭凯说,“用良师益友形容‘吐爸爸’,最贴切不过”。

无论是对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机会,吐尔逊麦麦提都要讲一讲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句话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实践。”吐尔逊麦麦提投身教育事业近30年,担任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已16年,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体会颇深。

1966年,吐尔逊麦麦提出生在新疆霍城县果子沟牧场,从小生活在一个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各族群众携手相依、互相帮助的一幕幕,深深印在他的脑海。“每个人都要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他说。

“吐老师,我放心不下我的女儿,你能替我照顾她吗?”两年半前,吐尔逊麦麦提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锡伯族学生巴剑丽的父亲,因为身患重病,感到自己日子不多了,他想把女儿托付给吐尔逊麦麦提照顾。

“没有问题,你就安心治病,我在学校会照顾好她的。”吐尔逊麦麦提在电话中承诺:“我会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一周后,病魔夺走了孩子父亲的生命,忙碌的吐尔逊麦麦提腾出时间,陪巴剑丽吃饭、散心,疏导情绪,帮助孩子逐渐走出了悲伤。

工作中,吐尔逊麦麦提发挥自己精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汉语的优势,为学生做思想工作。早在2000年,他就给学生们开设了民族文化课。这个特殊的课程开在学生宿舍里。吐尔逊麦麦提说,各民族之间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慢慢理解,才能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和学习。

2005年,吐尔逊麦麦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11年间,他培养了40多名学生党员。目前,他是全院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师。“这个岗位直接面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现了我的价值,我愿意一直干下去。”他说。

今年5月份,吐尔逊麦麦提当选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高职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学生们成长成才路上的筑梦人,是名副其实的有历史责任感、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专业过硬的‘四好教师’。”谈及吐尔逊麦麦提,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和这样评价。

“我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9月7日,吐尔逊麦麦提对记者说,“学生们不仅是我的丫头、儿子,也是我的朋友,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活力,也找到了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的事业,希望娃娃们越来越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