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不能缺精神,海拔高工作标准更要高。”这是正在新疆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挂职的深圳援疆干部徐远平始终践行的诺言。
在这个生态脆弱、生存条件差、戍边任务重的地方,徐远平作为副县长克服“缺氧、严寒、强紫外线”等困难,在分管的文体广电新闻出版、援疆项目和塔什库尔干民用机场项目上尽心竭力。为了机场选址,他曾经冒死爬越高山险沟;为走访乡村贫困户,经常带着干粮艰难跋涉,与泥石流、塌方擦肩而过……他以真心实意的踏实工作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感恩的选择。因为人生没有吃过几次苦,没有跨过几道坎,那是何等苍白。”徐远平曾在他的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
让群众日子过得更好
“为什么来援疆?援疆干什么?离疆留下什么?”这是步入不惑之年的徐远平孜孜以求,决心用行动回答的课题。
作为副县长,徐远平深知,以民生项目使塔县各族群众切实受惠是一项重要工作。在近3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组织协调建成牧房4846套,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深入13个乡镇场,特别注重指导受援地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尊重和考虑农牧民的意愿,由他们自己选址或在原有房子旁加建,既调动了农牧民参与建房和监督的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还有效解决了入住率低等问题,使塔县各族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石头房”“土坯房”。2014年和2015年,徐远平均被评为“喀什地区安居富民工作先进个人”。
为争取更多的援助力量,徐远平还四处奔走,努力寻找资源。他积极争取到来自深圳的230多万元资金援助,用于塔县的民生项目。
塔县怀揽“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雪山王子”乔戈里峰,冰川、牧场、湿地、奇花异草、雪域牦牛,构成奇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有民族刺绣等独特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大多数地方来说是稀缺珍贵的。徐远平决定利用各种平台对外推介当地资源,并拉上深圳企业一起帮助外销。
徐远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2016年,塔县把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制订了‘牦牛扶贫’计划,充分开发当地天然有机草场及无污染的资源”。为此,他们引入深圳帕米尔高原生物科技公司7000余万元资金,按照“政府+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从养殖、屠宰到配送的“一条龙”产业链。
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徐远平带着塔县特色农产品和文化项目参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参展期间,有航空公司与当地企业签约订购特色刺绣产品,多家旅行社对塔县旅游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塔县农产品专卖店近期将在深圳开业,这将带动塔县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也将为深圳市民提供健康、原生态的有机食品。”徐远平说。
徐远平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特别能理解群众的难处。援疆期间,他时刻不忘民族团结和扶贫帮困工作,多次引导深圳爱心人士到塔县小学、马尔洋乡等捐物助教,慰问贫困牧民;组织支医队医生为牧民免费体检,送医送药;还为贫困户、“五个一”帮扶对象送慰问金,解决实际困难,与他们共商早日脱贫的路子。他还自掏腰包帮助库科西力克乡农牧民卡达木•依不拉音治疗急性青光眼,并协调治好了他孙子的疝气。
“刚到塔县高原时,不少深圳援疆干部头痛失眠,流鼻血,心怦怦跳。晚上又冷,梦醒时分,外边仍是满天星斗,很是艰辛。”徐远平感叹道,“前几天,听说我快结束援疆了,卡达木•依不拉音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老泪横流,这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鹰之族”实现飞翔梦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以雄鹰为图腾,被视为“鹰之族”。但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从喀什市上高原,开车单程就要花费近8小时,颠簸中时不时还会遇到冰封、泥石流、落石等危险。陡峭蜿蜒的山路阻隔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影响着发展。不少援疆干部甚至笑言“上去了不想下来,下来又害怕上去”。
2015年初,徐远平接到了跑办塔什库尔干支线机场项目这份紧迫重要的任务。由于该机场属海拔3200多米的高高原机场,程序复杂、要求严苛,他接手2天后,就要牵头做好专家现场踏勘的准备工作。
徐远平回忆,当时正值4月底,高原草萎树枯、冰寒袭人,比平原缺氧37%的环境让人胸闷气喘。但他还是主动要求到最艰险的预选场址——班迪尔场址,提前在这个海拔约3800米的山顶上定位、打桩、插旗。一天早晨,徐远平带领7人分乘一台越野车、一台拉着两头毛驴和工具的皮卡车在荒漠中上山。大家扛着设备爬行在陡坡峭壁上,最后连毛驴都累得不肯走,几近天黑才测好点、打好桩。“我们下山返回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沙土,随后下起冰雹,越下越急。大粒的冰雹狠狠砸在脸上、耳朵上,刺辣辣的生痛。我一路上用手电筒划着圈,顶着冰雹边走边喊,摸黑走了3个多小时。”徐远平说,“也不知道下山时车拐了多少个急弯,清了多少次石障,终于远远地看到塔县县城的灯火闪烁。那一刻,我的眼睛都潮湿了。”
选址踏勘之后,徐远平又马不停蹄奔走于乌鲁木齐、西安、北京等多地的民航、气象、设计、审批等部门。这个将命名为帕米尔的机场属于全疆海拔最高、技术难度较高的高高原机场,前期工作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诸多事宜。“为争时间、抢进度,我都记不清多少次组织专家论证复核,多少次因飞机晚点在凌晨奔波;为争取支持,好几次差点在别人面前流泪。”徐远平说。
“帕米尔机场已完成选址的报告报批了,目前正推进预可研等工作,在中央地方各级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又加快了进度。”徐远平对机场建设信心满满。机场所在地塔什库尔干乡乡长买买提明•阿尤甫谈起机场建设,满脸欣喜的笑容:“塔县一县临三国,两口通两亚,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并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和特产资源。帕米尔机场的建成一定会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出特有的贡献,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老百姓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福音。”
让高原文化焕发新光彩
塔县有雄奇壮美的雪域风光,有古朴神秘的民族民俗风情,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为将“西部明珠”和“高原雄鹰”的独特魅力展示出来,徐远平积极探索文化援疆和文化扶贫的新路,力争让这座边境小城向世界焕发出亮丽风采。
为更好地让塔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徐远平深入调研,发表了多篇接地气、促提升的文章。他建立和完善了文化援疆机制,在深圳和塔县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交流协作关系;多次开展“深塔文化交流行”,组织深圳市专家和学者对传承发展塔吉克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指导。他还组织塔县文工团在海南三亚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策划“民族团结一家亲——深圳援疆感恩演出”“肖贡巴哈尔节暨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外展示和推介塔吉克民族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文化。
徐远平还协调深圳前海泰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拍摄了儿童故事影片《鹰笛•雪莲》,并顺利于2015年8月19日全国公映。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生活在深圳的男孩阿泉远赴帕米尔高原参加夏令营,住在当地塔吉克族爷爷阿米尔家,因为喜欢爷爷家墙上挂着的一支鹰笛而引发了雪山探险。讴歌了塔吉克族和汉族兄弟之间的血脉相连。整部影片外化风格欢快有趣,内涵却反映出民族兄弟生死患难的厚重情谊,传递出“军民一家亲”的主旋律。影片公映后广受好评,观众们表示很受触动,也更加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深刻意义。该片于2015年12月荣获第七届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故事片奖”。
“半个世纪前,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主题曲伴随着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传遍祖国大地。影片中的热血和奉献,至今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徐远平说,大山深处有远亲,塔吉克族是一个非常友善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尽管生活在条件恶劣的大山深处,但他们爱国守边、乐观向上的精神始终激励着自己,在心中升腾起不惧高山恶水、不畏艰难险阻的力量,也让自己下决心要竭尽所能完成好援疆工作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