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暑假 未成年人保护“不放假”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实习生 续梦婷
暑假期间,北京水立方水上乐园内,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戏水玩耍。 本报记者 陈莹莹摄

孩子们放假离开校园,但安全保障不能“放假”。漫长假期,如何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玩好、学好?从家庭到社区的共同探索显示,家长不应缺位,社会还需补位,才能共撑未成年人假期保护伞、筑牢假期安全防护墙

2个月前即将放暑假时,教育部门户网站编辑部曾特别策划了“暑期防溺水小贴士”,推出了防溺水“六不”与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网站同期推出了“暑期儿童安全大盘点”,总结了包括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居家事故、消防事故和丢失事故在内的孩子暑假5大安全隐患。

暑期警钟年年敲,安全事故却年年有。这个暑假,仍然出现了一些对孩子保护不力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未成年人保护的弦一刻不能放松。

专家怎么看

“未成年人独自在家或出行,是伤害发生的两类主要情形。”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说,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每年7至8月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其中,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溺水、烧烫伤和中毒是最主要的伤害。

在崔民彦看来,提高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固然重要,但监护缺失是未成年人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孩子放暑假,家长却要上班,于是许多家长便不得已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尤其对于低龄孩子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她说。而稍大些的孩子在暑期则大大提高了独自出行的频率,很容易由于不熟悉新环境而发生安全事故。作为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假期独自在家或单独外出的情况发生。

监护缺失之外,预防不到位被专家视为青少年安全事故发生的又一大原因。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队长王鑫表示,安全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仅停留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层面,对于突发事件缺乏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我们每天身处于风险之中,却未养成预防为先的习惯。”他认为,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很多应急措施建议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危险发生时可行性并不高。王鑫说,一方面学校教育切忌流于表面,而是要落实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加强安全教育的精准化,只有将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才能保证他们在危险发生前做好预判,危险发生时有效应急。另一方面,在提升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家长更应该提高警惕,做好日常应急准备。

“许多家长认为现在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已经普遍较高了,平时家长在旁边注意着点一般不会有什么大危险发生。”王鑫指出,这种不够精准的安全意识正是孩子安全事故发生的“突破口”。每个家庭都应常备有符合自己情况的应急箱,家长对于应急箱放哪、箱里准备什么、如何使用等问题都需要了然于心。

家长怎么说

对于专家的建议,许多受访家长表示,着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父母到祖辈,对孩子的暑期监护都表达了自己的苦衷。

北京灯市口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放暑假后自己会尽量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但上班时只好把孩子送到课外班或托管班。

“带孩子出游,哪里都人多,特别担心孩子走丢;上课外班虽然每天接送,有时候接晚了就会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实在没时间就把孩子放在托管班,可又觉得一个老师看管十几个孩子照顾不过来。”李女士说,虽然学校平时都有安全教育、放假前也会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但真要让孩子独自在家,还是不放心。

这种纠结的心理是很多家长的写照。担惊受怕的不仅是父母,有家长选择把放暑假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但在东城区某社区采访时,照看孙辈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帮着带孩子的心理,只能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带出门怕丢,可家里又缺乏孩子活动的空间。

一位老人的外孙是北京市东城区七条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告诉记者,把孩子带出胡同怕走丢,在家一般不让孩子动电,也怕磕着碰着。今年,她干脆带着孩子参加了“协作者童缘”夏令营。活动空间比家里大、有老师给讲课、孩子有了玩伴,更重要的是安全有了保障。她说,希望这样的社区夏令营多些、再多些。

社区怎么做

“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北京市东城区妇女儿童联合会儿童部副部长杨怡说。东城区妇联、区妇儿工委办公室与专业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这个暑假在全区17个街道开展了“关注儿童安全守护 儿童成长”暑期儿童安全自护能力提升项目。

杨怡强调,除了监护不到位,面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多家长还欠缺正确的处置方式,从而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家长的监护能力,区妇儿工委提供了居家安全小科普、出行安全、防拐小剧表演、别想欺负我(防暴力)、暴雨中的自我保护等多个课程。

“我们把专业社会组织的资源和社区安全教育的需求相对接,充分利用暑假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共同参与的安全教育平台。”杨怡介绍说,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活动内容,并采取安全知识讲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亲子安全教育活动。目前,项目已覆盖了50多个社区,年轻家长和老人都非常关注,参与度很高,家长的反映也很好。东城区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让暑期儿童安全自护能力提升项目实现社区全覆盖。

而位于东城区东四七条的“协作者童缘”儿童之家示范基地,已经开展了九届公益夏令营。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部主任卢金艳介绍说,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孩子一到暑假就无人照料。在儿童之家为孩子们开展夏令营活动,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假期选择。

开营前,工作人员向街道的30多个家庭发放了关于夏令营内容需求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自我保护安全知识学习”成为家长关注热点。

“家长和孩子们有需求,我们就尽力提供资源去满足,打造社区安全大环境,为孩子们安全且充实地度过暑期保驾护航。”卢金艳说,今年的夏令营共有26个家庭参与,家长每天早上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下班后再接孩子回去,这期间孩子们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照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课堂和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

“可帮了我们家长大忙,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安全问题,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放心。”七条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不但安全有了保障,这里还能为活蹦乱跳的孩子提供家里没有的活动氛围与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未来怎么办

社区建设儿童之家、开展夏令营的方式不仅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也获得了多方认可。东城区某小学从事十多年安全教育工作的李老师表示,社区儿童之家的建设有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打造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安全的环境。但她也指出,社区儿童之家提供的是无偿服务,容易出现责任划分不明、有关工作人员专业性缺乏等问题。

即便有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补位,家长仍应切实负起监护责任,尽量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抽出时间照看孩子。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曾在接受采访时提议,家长间可采用时间互补法,形成一些互助联盟,轮流看护大家的孩子。

要真正保障好孩子的暑期安全,除了家长监护到位、社区和社会组织担起社会责任外,更应有教育部门和学校从日常就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王定华说,多年来,教育部和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加强了相关立法的建设,颁布了包括学生安全教育纲要、学生事故处理办法、校园伤害处理办法在内的多项规定,还加重了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分量,将中小学安全教育设置为必修课,从而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

“家长应给予社区更多的信任和理解,同时社区也应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升服务的规范性并逐步建立责任承担机制。”崔民彦说,无论是社区儿童之家的建设还是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规划和系统性建设,任重道远。

学校的教育、家长的监护、社会的补位,联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护墙添砖加瓦,让孩子们安享每一个假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