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筑全社会的帮扶网络
——海南省着手建设留守儿童数据信息库
本报记者 何 伟
左上图 小婷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爷爷陪着她。

右下图 小陈坐在小卖部门口发呆。他是个留守儿童,家里还有70多岁的奶奶。本报记者 何 伟摄

海南省有多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生活、学习状况如何?今年5月,海南省民政厅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首次摸底调查,并将根据摸底调查结果建立全省留守儿童数据信息库,以期全面掌握全省留守儿童状况,对他们予以全方位的关注与帮扶

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笔架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从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共有220多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约160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以校为家……

5月21日,海南省民政厅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首次摸底调查。据海南省民政厅发布的消息,本次调查将摸清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组成、生活照料、就学、教育等基本信息,还会建立海南省留守儿童信息库。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生活照料、心灵关爱、家庭教育等方面缺失严重。而不少伤害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沉默中的童年

笔架小学校长薛为榜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每天凌晨两三点,他要巡查寝室,保障孩子的安全;清晨六点半,他要为孩子们敲响新一天的钟声。

“这里的孩子家里都很穷。我们这里常年干旱,种不出庄稼,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剩下小孩和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在家,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就只有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薛为榜说,有些家长连孩子的伙食费都交不起,常年不联系孩子的也有很多。

薛为榜的心思都放在了这160名留守儿童身上。“说实话,这些孩子很不好照顾。我得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家住在哪里,家长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薛为榜说,只有掌握这些情况,他才能在孩子有事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

薛为榜虽然说话爽朗,但看得出他心力交瘁。已经做了12年校长的他见过太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内向,不怎么说话,怕见到生人。”薛为榜说,这是心理问题。

社工孙瑶丽经常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我接触的孩子中,几乎都不愿意跟人接触。有一次,我拿出相机想给孩子们拍照,结果孩子们看到相机全都躲到角落里去了。”孙瑶丽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口市妇联心理顾问李娟指出,留守儿童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缺乏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难以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从而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虽然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爱与教育还是来自于家长。”李娟告诉记者。

“有些孩子和家长通电话,只会说些‘嗯’‘啊’之类的,老师也会教孩子们多问候家长,但是孩子们开不了口,甚至有些孩子和家长完全成了陌生人。”薛为榜说。

心理问题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今年6月中旬,海口市两名4年级女生结伴出岛与家人失联,一个是因为想妈妈,一个是因为想外婆;今年3月,临高县两名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离家22天,吃别人丢弃的食物充饥,一看见家长撒腿就跑,不愿回家;海南少女意外妊娠救助中心的信息显示,11年来共接到青少年求助咨询热线近万例,留守及异地求学少女意外怀孕现象突出,最小的仅11岁。

多现问题少年

三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站长师咸卿认为,一些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例如孤僻、怨恨、缺乏自我约束等。“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厌学、离家出走,甚至犯罪。”师咸卿告诉记者。

孙瑶丽曾经在一个留守儿童学校做了2个多月的义工,她发现,这些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经常逃课、打架。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们无拘无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十几岁的孩子留着长发、叼着烟、跟校外的社会闲散人员来往、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几乎每个留守学校都有这样的孩子。”海南省志愿者协会会员段捷告诉记者,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孩子很有可能人生方向就走偏。

这类孩子的问题,学校、志愿者甚至包括父母,都没有太好的办法予以解决。“一天中午,两个六年级的留守孩子利用午休时间撬开了学校电脑室的门,将室内路由器、网线全部切掉,他们搞破坏的目的可能就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临高县美夏小学校长王仕睿说,虽然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但他们却觉得无所谓,几乎起不到教育效果。

笔架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林平日里的生活由70多岁的爷爷照顾。说是照顾,其实也就是每天给小林10元生活费,便放任不管。

小林是“孩子王”,周围总是跟着一群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是留守儿童。放学之后,他们就像放归林子的鸟儿一样,没有了拘束,找人打架、向同学要钱、抽烟、去网吧等。“年纪大了,管不了,你要说他一句,他就顶你两句。随他去吧,只要不饿死就行了。”小林的爷爷这样告诉记者。

“以前的孩子最担心老师找家长,现在这些孩子根本不在乎,老师也只能进行教育引导,防止他们走错路。”王仕睿说。

“因长年累月的心理问题和处于青春反叛期等综合因素所致,这些孩子的行为很难纠正,只能从心理方面着手慢慢引导,最直接有效的纠偏人仍然是父母。”师咸卿说。

多方合作帮扶

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过程中,政府责无旁贷。《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未成年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登记造册,加强与其父母和委托监护人的沟通,指定专人负责对留守未成年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显然是独木难支,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去关注。”师咸卿认为。

以“向群弟”之名资助贫困孩子的海南大学教师赵红亮,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偏远山区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留守,是这个时代的‘社会名词’,尤其是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笔架小学留守儿童乐观坚强同时也心怀憧憬向往,在我与留守儿童相处时,可以充分感觉到他们对父母的渴望,但渴望中也有对父母的淡忘。很多儿童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思虑,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也许一个微笑就能在他们心里留下一盏明灯。”赵红亮说,除了社会力量的帮助外,他希望地方政府多开发就业渠道,就地消化劳动力,让外出务工者能够留在家乡,留在老人和孩子身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务工地政府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医疗帮扶鼓励等政策,加大寄宿学校建设。

记者了解到,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导的“结对+接力”工作已经开展6年,社会反响良好。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共青团海南省委在海南省19个市县实施“关爱行动”,已结对留守儿童较集中学校316所。全省15.9万名志愿者在1700多个活动基地,通过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形式,帮扶了30.3万名农民工子女。目前,全省已经有600名项目专员致力于“关爱行动”。

海南省开设了“七彩课堂”活动,已结对的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年可接受不低于15次累计3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七彩小屋”为农民工子女配备电脑、电视、书籍及各类文体用品等。让他们能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在青年志愿者的辅导下做功课、学弹电子琴,还可与心理辅导志愿者聊天、谈心、做游戏。目前,20所“七彩小屋”分布在海口、三亚、琼海、陵水、五指山等市县。

海南省还将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和志愿服务档案,每个农民工子女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志愿服务团队每次开展活动的情况都将被记录下来。

海南省民政厅已就“如何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动员、劝说家长们履行监护人责任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乡村经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如果能在家门口就业,家长会愿意回来照顾孩子的。”海南省民政厅综合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海南省“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已覆盖全省所有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社区,加上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已经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娱乐、学习、心理干预等关爱服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