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抢占了行业制高点,盾安已经成为中国核电空调行业的领跑者。盾安集团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认为,企业的转型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盲目多元化的扩张所能替代的。只有抢占行业制高点,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
个子不高的姚新义心气却很高,每一次选择进入新的行业,必须要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门槛、投资门槛、技术门槛一个也不能少,这几乎是他不变的选项“标配”。
姚新义是盾安集团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这家创业于1987年的浙江民营制造企业,从“西施故里”诸暨起家,近30年来,以“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为产业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构建了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服务的产业价值链。
“做别人做不了的事,盾安才有价值。”姚新义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事实上成了盾安集团持续创新发展的座右铭。
赢得话语权
8月12日,我国最南部的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其中,4台DEL核级冷水机组就来自盾安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家核心企业“盾安环境”。
核级空调的技术、资质门槛高,堪称制冷行业的战略制高点。2008年,国家出台核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盾安敏锐地发现了机遇,并迅速进入核电空调领域,次年便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核级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成为我国第一家为核电站配套生产核级冷水机组的厂家。
核级冷水机组取得突破后,盾安进一步瞄上了核电空调暖通系统总包资格这个更高的目标。
“空调暖通系统的市场是制冷主机的10倍,既然在核电这个战略方向上撕开了口子,我们就要咬住不放,争取把优势不断放大。”盾安环境董事长葛亚飞说。
风机、风阀是暖通系统的重要部件。为了拿到核级风机、风阀这两张具有含金量的设计、制造许可证,2010年,盾安环境出资8880万元,并购了原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江苏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
并购完成后,盾安环境技术整合大大提速,在核级风机、风阀研发等多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核电暖通主机、末端、风机、风阀、阀门的价值链条实现有效打通。凭借这一系列成果,盾安环境也成功跻身国内仅有的2家具备核电站暖通系统总包业务资质的企业之一。2014年,由盾安牵头起草的两项核电暖通行业标准颁布实施,终结了行业只能使用外国标准的历史。
统计显示,目前,盾安在核级冷水机组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4%,核级风阀、核电空调市场占有率稳超50%,核电风机市场占有率19%,所承接的90多个项目覆盖国内外23座核电站,盾安已经成为中国核电空调行业的领跑者。
“我们只做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盾安集团总裁吴子富告诉记者,盾安从初创到现在,不管产业如何拓展和延伸,始终不变的是对技术和品质的追求,盾安的创新基因深入骨髓。
“互联网+”和“+互联网”
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浪潮,制造业起家的盾安集团并没有急躁。姚新义相信,互联网可能颠覆消费类企业,但不可能颠覆像盾安这样主要面向企业级大客户销售的制造业企业。制造业要拥抱互联网时代,既可以“互联网+”,也可以“+互联网”,也就是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
8月18日,记者来到盾安环境四通阀总装精益生产线,3台正在作业的橘黄色机器人十分抢眼。在这条生产线工作了15年的员工杨金明告诉记者,自去年机器人投入运行以来,生产效率提高了38.8%,产品一次不良率下降了52.8%。
葛亚飞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公司已经投运26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机器换人’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领先的产品来自领先的技术,领先的技术来自持续的投入。
2015年6月,盾安环境投资6000万元,获得拥有人机协作机器人领域美国和中国行业顶尖研发团队的遨博智能22.22%的股权;2016年2月,盾安又进一步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宣布共同筹建“联合机器人研究院”。
近5年的时间里,盾安不仅设立了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认定实验室和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设立海外研发、制造基地。从2010年起,企业每年还专门设立以“创业、创造、创新”为主题的创新发展功勋奖,单项奖金高达100万元至1000万元。在已经召开四届的创新发展大会上,盾安共计重奖37个团队和个人,集团级创新奖金发放近4000万元,一大批技术人员成为创新发展的“企业英雄”。
拓宽“产业+资本”空间
传感器是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基础元器件,未来拥有百万亿级的市场容量。但国内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尤其是其中的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MEMS传感器国产化需求迫切。
早在2010年,盾安环境就开始关注传感器市场,但因为关键技术研发多年未果,产业一直没有做大。
在与同行的接触过程中,葛亚飞发现美国加州硅谷的Microlux公司拥有领先的反向压力传导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于是,2014年5月,盾安环境与Microlux公司合作,共同设立中美合资盾安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开发出新一代MEMS传感器。
葛亚飞还发现,江苏苏州具有明显的MEMS产业聚集优势,苏州工业园区拥有纳米技术产业,研发、中试、规模制造产业链齐全,具有完整的科技、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于是,2015年12月,盾安环境又出资500万元,设立盾安传感科技(苏州)研究院,包括传感器芯片设计研发实验室、传感器封装与测试实验室、传感器集成与智能化实验室。
今年6月,盾安环境一期传感器生产线在杭州正式投产,今年产能预计为100万套,明年将扩大到500万套,产品将广泛应用到暖通、汽车、工业用品、空调、机器人等领域。
采用“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盾安集团一方面以企业战略为核心紧抓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以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创新,就这样,盾安彻底打开了产业发展空间。
还以盾安环境为例,2004年,盾安环境登陆中小板,短短几年间,通过资本运作购买了集团的制冷配件产业,进行了多起并购重组,并实施了4轮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公司业务从上市之初的单一中央空调的制造,成功转型为在制冷配件、环境优化与系统集成、热工与冷链等业务领域市场份额领先的节能环保科技的领跑者。
姚新义认为,企业的转型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盲目多元化的扩张所能替代的。只有抢占行业制高点,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