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协作解决大问题
佘惠敏

在呼伦贝尔5天的采访中,记者见到数十位来自中科院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来到这片草原,进行一场大协作。但如何通过协作形成合力并不简单。

大协作,要分得下去。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场大协作中,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绝活儿:植物所的各种改良剂、促进剂,让优质天然牧草的种群得以恢复;微生物所的高效青贮复合菌剂,成为牧草加工的魔术师,让牧草更有营养,存储时间更长;西北院的基因标记技术,帮助农场选育牛羊良种;动物所的赤眼蜂战队,用生物方法消灭害虫,大大减少农药释放;金属所研发的割草机刀片,已在今夏的收获中表现出比美国产品更耐磨的品质……

大协作,要合得拢来。

有时候,各展所长容易,但要把各展所长的单位凝聚成一个整体,形成“1+1远大于2”的效果,却并不容易。在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区中,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卫星、无人机、农业传感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现代技术的发展,多个研究所的合作,已经将各项技术改造和革新统一到农牧业生产指挥决策管理系统中,让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建起芥花油和草畜产品两条产业链的全程可追溯质量体系,用数字化的精确管理,纲举目张地统领了一场深入草原各个角落的生态技术革命。

大协作,既要分得下去,又要合得拢来。分开,是为了深入研究各个细分领域。合作,是为了共同解决重大问题。中科院22个研究所,190多位科研人员,这样的大协作,是为了解决占我国国土面积42%的草地的绿色发展的大问题,堪称协同创新的典型尝试。

我们期待这样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多,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助力我国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