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俗回归传统与本真,传统的礼俗得以弘扬,真挚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数日前,台湾两位艺人的大婚格外引人注目。浪漫的海岛婚礼后,同样是众星云集的台北归宁宴关注度丝毫不减。一时间,“归宁”二字成为搜索热词,并且有众多网友出来求解此二字含义。
提及“归宁”,笔者首先想到明人归有光那篇真挚朴实的《项脊轩志》里提到“吾妻归宁”的情节。归宁,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婚俗,流行于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归宁二字连用最早见于《诗经》。据考证,“归宁”作为一种制度的产生和确立则应早于《诗经》定型的时代。《诗经·周南·葛覃》三章就有记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归宁”二字作为一个词在《诗经》、《左传》之后被广泛运用,出嫁的女子回家归省父母的含义也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三国魏曹植的《弃妇篇》有言:“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宁”,则指妇人被夫家遗弃而回归母家。同时“归宁”也被引申为指男子回家归省父母,如晋陆机的《思妇赋》中说:“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
在传统礼俗中,女子归宁是需要娘家派人迎接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不幸被遣返,母亲见她后说:“不图子自归。”《红楼梦》中也有贾迎春出嫁后,贾母派人去接的有关情节。而流传至今的“回门”的风俗,即婚后数日内,新婚夫妻携礼前往女方家里探访、省亲,则可视为这种古风的一种遗留。这种自古以来的传统婚俗,却被一些人忽视,至少换了个称谓就不知为何,要靠热闹的娱乐新闻来寻回认知,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对艺人大婚前,笔者参加了一场朋友的婚礼,婚礼由西式和中式两部分组成。西式婚礼简约大气,新郎新娘相互的誓词从相识之前各自的心态说到相识之后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罕有“一辈子”“永远”“相爱”之类的词汇,却说得真切感人,言之有物。中式婚礼按汉代婚礼的仪式进行,新人身着传统汉服,行跪拜、共牢、合卺等礼仪,庄重而不失质朴。出席的亲友都觉得婚礼“很棒”“不俗”。其实,“很棒”“不俗”的背后,并非一定要为婚礼花多少银子,摆多大排场,而在于婚礼中所包含的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本真与初心的唤回。
如今,在西式、新式婚俗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纳的同时,重寻传统婚俗的一些精华,不仅有利于婚俗的丰富完善、历久弥新,而且不失为一个尊重与重拾传统文化和观念的过程。同时,不要因高额的礼金、繁复的仪式等遮蔽了婚俗的初衷。婚礼仪式和习俗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组建新家庭的过程,也是传播思想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内容而非形式,回归传统并不意味着繁琐复杂。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婚礼仪式和习俗既简洁清新,又中西合璧。当婚俗回归传统与本真,传统的礼俗得以弘扬,真挚的情感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