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6.7%,与第一季度持平且好于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增信贷、社会融资、M2等关键指标的表现均好于预期,但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速放缓、产能总体过剩、杠杆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矛盾短期内依旧存在。基建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将大力发展以高铁为代表的基建投资项目,以确保经济增长不破底线。但同时也应关注到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均再创新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均连续下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而且,受到去产能、去泡沫和清理债务等因素影响,资金供需意愿的双重萎缩制约着投资的回升,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情况甚至可能更差一些。
2016年7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5.6,较上月下降0.2个点,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点,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下跌,表明小微企业运行阻力持续增大,推动小微企业复苏增长的动力不足。
从各分项指标指数来看,除成本指数外,各分项指标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市场指数、绩效指数、采购指数、扩张指数距离荣枯线越来越远,这都表明小微企业运行状况的确不容乐观,其中采购指数和扩张指数下降尤为严重,表明小微企业总体呈现出收缩态势。
总体来看,“三去一补”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政策效果初见成效,传统产能过剩产业的各项小微企业指数均不如以往,而住宿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仍显疲软。这表明未来小微企业的发展或将继续探底,随着小微企业政策效果的发挥和政策结构的完善,小微企业运行前景有望重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