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分三号”卫星的顺利升空,我国高分专项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地球的大气层外,一张“中国造”的天眼网络正逐步成型,地球上的一景一物,都被其尽收其中,变成一张张“中国自拍”传回地面。
高分专项是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在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前,我国已经陆续研制发射并投入使用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高分四号”等高分卫星。“高分三号”的顺利升空,使得高分系统在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上实现了更加有机地结合。从天山到长江,从北京到宁夏,高分卫星正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和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防汛防涝形势严峻。水利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关注着汛情的变化,而高分卫星成为水利专家们监测汛情的重要工具。“这是7月8号高分一号采集的长江干流从洞庭湖到长江口的数据,我们对水量、警戒水位进行了计算,为防汛和水利部门提供数据……”在水利部,专家们为记者演示了通过高分卫星监测汛情的过程。
抗洪工作落实在点,防汛规划则要更加宏观,这正是高分卫星的长处。“高分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大范围区域情况看得更清楚,问题解决得更充分。”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阳说。
除了应急防汛,高分卫星的使用在水利监测中已经常态化,据专家介绍,目前,在地表水、水源地、灌溉面积方面的监测,高分一号、高分二号数据占遥感总数据量超过50%;在水旱灾害日常监测中,高分一号、高分二号数据占总遥感数据的89%;在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的项目中,高分一号、高分二号数据占总数据量的61%。蔡阳表示,高分的使用,提升了我国在水利监测数据层面的国产化程度,摆脱了对国外卫星数据的依赖。“我们几乎不用进口数据了。”谈到这些,蔡阳难掩自豪之情。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张“高分天眼网”,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尽收眼底,同时,也能够清晰地拍摄到地面上的一小片草地。在新疆,草业工作者们的工作也因此改变。1993年,阿斯娅·曼力克大学毕业,来到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工作。2003年,新疆开始实行退牧还草工程,以保护因过度放牧而导致的草地退化,阿斯娅和同事们肩负起了监测草地变化的工作重任,卫星图像数据成为监测的重要手段。但是当时国内尚无可用的卫星数据,研究所只能购买国外的数据,分辨率也不是很高。为了准确验证数据,阿斯娅和同事们必须骑马去部分地区实地验证。阿斯娅依然记得那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有一次,我骑了十天,每天从早上8点骑到晚上,下来后都不会走路了。”2013年,阿斯娅在工作中第一次用上了高分卫星数据,更加优质的国产卫星图像数据让阿斯娅和同事们告别了“在天山中骑十天马”的日子。谈论起这些,阿斯娅难掩激动的心情:“使用我们自己的数据,不但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科研经费,真的感到特别自豪。”
阿斯娅的工作经历是高分专项在新疆众多应用中的一个缩影。新疆地域辽阔,地理情况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在国土资源调查、防灾减灾、应急抢险等领域都需要大量准确的卫星影像及数据支持。作为高分系统区域应用示范区,当前,新疆已建立起完备的区域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应用技术体系。截至今年5月,新疆卫星应用中心已为全疆46家单位免费分发卫星数据2万余景,数据量约12T,覆盖全疆所有地州市。同时,高分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按现有市场保守价格每平方千米2元计算,这些卫星数据经济价值达5000余万元。”新疆卫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李虎说。
通过对高分卫星数据的应用,新疆在湿地保护、油田生态安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成果显著。据介绍,近期,通过对高分卫星数据的使用,新疆各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近30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及水域等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乌鲁木齐工业园区近10年园区建设情况、阿勒泰布尔津县近30年耕地扩张情况等情报产品的生产,撰写了《艾比湖湿地大幅萎缩,生态治理已刻不容缓》等情报分析报告。
在宁夏,高分卫星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显身手,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帮手。固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有名的贫困地区,搬迁移民成了脱贫的重要手段,搬迁过程中,高分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遥测院院长吴加敏介绍说:“在进行搬迁选址时,通过使用高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里有后备耕地,哪里水源条件好,哪里是合适的落迁地点。此外,通过高分的应用,我们也可以实时监测原址的生态恢复情况。”
农业在宁夏产业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农作物种植依然是宁夏地区群众的重要增收手段。近些年,通过对高分的利用,宁夏逐步推动土地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帮助农民实现增收。“通过高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地的边界、土地的坡度、种植的作物种类等,我们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再由他们制定农地种植规划,向农民提出种植建议,实现农地生产最优化,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增收效果。”吴加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