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大盆菜”中看又中用
——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调查
本报记者 杨阳腾
“民生大盆菜”的“阳光妈妈客家茶果传承”项目,仅用几万元便帮助26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妇女实现再就业。图为茶果师在取出制作好的客家茶果。
李小芳摄

居民“点菜做菜”,政府最后买单。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深圳市龙岗区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因成效显著,仅实施一年多的“民生大盆菜”模式就成为国家民政部“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深圳市龙岗区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由群众“自下而上”提出需要,区、街道、社区三级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精准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避免了以往办理项目与群众诉求对接有差距,“政府配菜又买单”而群众还“不买账”的问题,当地老百姓称赞“大盆菜中看又中用”。

大盆菜“爽口又实在”

位于龙岗区横岗怡锦社区的康乐花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400余户居民,属于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铺设管道天然气,居民都使用瓶装煤气,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居民热切盼望实施燃气改造。”康乐花园业委会执行秘书刘松荣说。

了解到政府推出了“民生大盆菜”项目后,康乐花园387位居民通过社区家园网、业主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上反映改造燃气管道的需求,“点菜”申请项目支持。“点菜”之后要“定菜”,经多次调查和社区居民议事会票选,并举行专家评审会,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决定由政府出资50万元用于公共管道建设,其余部分由居民自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项目经街道审定后报龙岗区“大盆菜”专责小组备案,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费下拨。接下来是“做菜”环节,财政资金下拨后,居民10日内自筹资金近300万元,用于自家管道与公共管道的连接,并由横岗街道办牵头协调消防、住建、燃气等部门介入,鼓励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监督,推动项目开展。

这个项目从居民提需求到最后完工只花了75天,2016年4月,400多户居民用上了盼望已久的管道天然气。“社区‘民生大盆菜’做了真正惠民的大实事。”居民何玉环家有5口人,做饭、烧水、洗澡用气多,以前用瓶装煤气,更换频繁很麻烦。用上天然气,她高兴极了。

“康乐花园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很好的连锁效应,周边的老旧小区城中村,还有乐清小区、职工新村和梧桐花园3个小区居民也开始筹备燃气管道的改造工程,大大推进了城市化进程。”龙岗区横岗怡锦社区工作站站长王琳说。

像康乐花园天然气管道改造这样,由老百姓“点菜做菜”,由政府买单的爽口又实在的“大盆菜”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坂田街道南坑社区推出的“小候鸟”夏令营项目充满人性关怀,去年就为90多名留守异地、长期与父母分居的“小候鸟”免费开展夏令营活动,包括书法兴趣班、亲子学堂、安全教育等,并链接社区企业资源,开展小创客社会体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开发思维。统计显示,龙岗区从2015年创新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以来,已累计实施了4批共3209个项目,其中工程类项目1403个、服务类项目1094个、货物类项目712个,总计投入经费4.17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受到社区居民广泛好评。

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

龙岗区作为深圳市制造业聚集区,由于面积大、外来人口多等原因,城中村治理难、区域发展不平衡、社区基建、民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缺口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基层政府,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诉求。”龙岗区委书记冯现学告诉记者。

2015年,“民生大盆菜”在龙岗应运而生。这个项目的名称创意取自客家地区百姓逢年过节期间集聚相庆、分享美好生活的做法。以这一理念为指导,龙岗区给予每个社区200万元经费,由社区民众自行决定“大盆菜”怎么点、怎么做、怎么吃。

全程参与“大盆菜”项目实施的龙岗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钟长春告诉记者,2015年的四批3209个项目,无论是社区文体设施完善、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巷道修缮、绿化种植等,全部由居民根据自身需求上报确定,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实现社区居民“我的实事我做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职能部门和基层群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结合,在完善民生项目征集办理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比如项目从社区范围内广泛征集,由居民议事会讨论票决,由街道办召集专家论证团队评审,后期的实施和管理主体则确定为街道办。同时,在“大盆菜”项目上,鼓励街道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方法,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自行组织实施项目,在制度层面保证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15年初在龙城街道愉园社区举行的首场“点菜定菜”活动,就吸引了包括居民、物业管理处、社区和谐促进会、龙城街道相关部门等数百人参加,在17个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全部提出后,通过现场点评后社区居民议事会27名成员现场票决,最终16个项目获得通过。

冯现学表示,“大盆菜”改革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也推动民生工程从“政府配菜”过渡到“百姓点菜”,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推动了政府职能和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改善了政府供给的有效性,在构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民主自治、精准施策的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展示出创新的、有价值的实践。

精心设计管好“大盆菜”

“经费管理是不是科学、能不能避免建设中产生利益寻租空间、滋生贪腐行为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败。”为了管好“大盆菜”资金和项目,龙岗区实行了以社区居委会主导,街道办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主体,对项目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形成标准化的“一单、一方、一厨、一评”操作规程。其中,“一单”指项目类型、名称,服务对象及需求实现清单化;“一方”指项目实施按程序制订详细方案,并按步骤落实;“一厨”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街道办的责任主体地位,分解责任到人;“一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过程监督,结束后做好整体评估,完善全程立体式监督体系。

项目遴选和实施上充分民主,项目管理和监督上严谨周密,“民生大盆菜”不仅在政府职能、基层治理转变上大胆创新,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求新求变。比如,在“专项核算”“于法有据”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所有项目都实现了高效、从简,街道5个工作日必须完成审核并报区“大盆菜”专责小组备案,区财政局15个工作日必须完成经费下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快速征集、快速决定、快速实施。

工作模式创新也使得社会资源得以充分调动,政府一小笔资金凝聚和撬动的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比如,横岗街道的“阳光妈妈客家茶果传承”项目,仅用几万元经费便帮助26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妇女实现再就业;爱联等社区推广的“小候鸟行动计划”,仅用5万元项目经费,为上万名寒暑假来龙岗探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织了几百场活动;横岗街道的红棉社区基金计划项目申请“民生大盆菜”资金15万元,并撬动汇丰银行注资15万元,用30万元共同打造“红棉社区基金池”,在社区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2015年底,根据第三方机构对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实施状况评估结果显示:78%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79.1%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的实施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