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上海作为改革试点地之一,积极引入全新理念,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实现了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突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利润、上缴税金等关键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
近年来,上海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引入“飞机航线分类”理念,以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和国有资本统一管理为关键环节,根据企业产业特征、行业特点等分门别类,通过分类定责,分类监管,实现了国企改革突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219.52亿元、利润总额1490.4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383.87亿元、上缴税金943.03亿元,增幅均超过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分类定责分类监管
何为分类定责、分类监管?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金兴明介绍,就是结合实际,突出国有企业的企业属性,综合考虑国有企业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把各类企业划分为竞争类企业、功能类企业和公共服务类企业三种类型,分别监管。
突出市场竞争类型的上海电气,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去年,该公司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正式商业运营,对我国火电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类竞争类企业,上海要求其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努力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中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公众公司,并重点考核这类企业的股东价值、主业发展、持续能力。
上海迪士尼园区不久前火爆开园,掀起了一场迪士尼热。园区周边的优质交通、园林、建筑均是上海申迪集团等国企的手笔。对于这类具有城市功能的国企,上海要求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努力成为城市功能区域投资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中富有效率的投资和运营公司。
此外,上海近年来连续举办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等国际赛事。这一系列赛事的组织管理以及推广运营,均由上海久事集团承担。对于这样的公共服务类企业,上海则要求其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努力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服务质量领先公司。重点考核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持续能力。
敢于创新容许试错
“在市场中竞争要敢于创新,在体制上、在机制上、在技术上均要形成突破。”上海仪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强表示。
在创新投入上,上海积极发挥国资收益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资收益资金,重点支持主动承接国家或部市级重大专项的企业,带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目前,上海已累计安排48.36亿元国资收益资金支持了大飞机、燃气轮机、集成电路、硅材料集团等5个国家和市级重大项目、95个企业重大创新转型项目。国资收益资金的杠杆效应有效激发了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性,企业创新投入达到173亿元。
有了资金活水,还需要激发人才积极性。“风险投资是一件听起来很酷,做起来却不易的事情。上汽集团通过成立的‘种子基金’,使得研发人员可以利用企业设施,妥善利用非脱产时间创新研究,对经过验证的、有价值的项目可转入产品开发,还提供创业支持。”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说。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参与,提交了400多个创意项目,有87项获得首笔资金支持,14项进入培育阶段,员工的创新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这么多员工参与创新,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呢?”面对《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陈虹表示:“容错机制是我们鼓励创新的重要抓手,对前瞻技术、业务模式、海外经营等方面一些创新项目,只要尽心尽力履职,即使项目未能达标、甚至失败,在审计、考核等方面不作负面评价。”目前,上海已经在上海市国资委、企业集团两个层面细化了上海市人大《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有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
此外,上海国资系统还在人才聚集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比如,要求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人才晋升双通道机制,设置首席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专业岗位,匹配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技术性创新人才实现价值的新通道等。截至目前,上海国资系统内有10余家二三级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建工、光明食品、华虹集团等先后实施各类股权激励43例。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
“通过这一轮改革,上海国企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金兴明说。以锦江国际集团为例,该公司娴熟地运用“有进有退”的收购策略,在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后,又出售美国洲际酒店集团管理业务。同时,连续投资铂涛集团、维也纳酒店集团。通过这一系列动作,锦江国际集团总资产从2014年底的496亿元扩大到如今的914亿元。不仅如此,锦江国际集团还积累了国际并购经验,培养了国际化人才,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金兴明表示,当下,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还需要在多个方向上重点探索。首先要以金融企业国资统一监管为契机,加快推动产融结合。以促进“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多层次融合为重点,完善符合金融企业特点的服务和监管方式,提高金融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金融企业和实体产业共赢发展。其次,要以国资布局结构调整为抓手,实施创新发展、重组整合、清理退出“三个一批”方案,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第三要以创新资本运作为突破,设立上海国企ETF基金,鼓励投资者通过换购基金份额,实现股份流转。
此外,要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场化选聘和管理企业经营者;还要以管好资本服务企业为导向,切实减少审批、简政放权,优化完善国资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