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运回初心,里约是拐点?
□ 姜 范

如果因为经济的压力而改变奥运的奢华造型,让人们更加专注地参与和体验体育和文化的魅力,那里约奥运会也算替奥林匹克做了件好事

2016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在即,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联欢就要拉开序幕。

里约奥运似乎运气不怎么好。刚从激烈的申办竞争中胜出不久,就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沼。政府囊中羞涩,奥运投入锐减了一半,场馆建设缩水,门票销售不力,再加上卫生状况和社会治安堪忧,奥运会还没开张,就惹了成筐的批评。与被称为奥运成功典范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比,里约奥运会想再创新高几无可能。

在国际性体育机构、全世界媒体和观众的聚焦下,人们对奥运主办城市的评价难免会有挑剔。就像拿着放大镜看人脸,总能找到瑕疵,也常常会放大瑕疵。其实,在里约奥运之前的历届奥运会,大多亮点和瑕疵并存。只要瑕不掩瑜,充分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给全世界留下美好回忆的成功奥运。

回到奥林匹克自身,这是一个全世界运动员相聚比拼的赛场,也是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并不需要强求设施超一流和服务无瑕疵。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硬件算不上讲究,都是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进行改造,但并未影响运动员连创佳绩,同样让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此后,随着奥运申办的升温,申办城市为了提高胜算,承诺的条件越来越好。与此相一致,国际奥委会的眼眶子也越来越高,观众们也乐于关注承办者新建了多少地标性场馆、运用了多少高大上的新技术,运动员和体育记者也习惯把接待条件纳入自己的评价体系。你有免费食宿,我再加上免费机票;你对运动员免费,我还可以免费招待运动员家属,如此一来,自然水涨船高。既然申办国自愿承诺,国际奥委会也就乐得顺水推舟。事实也证明,慷慨大方的城市更容易获得赞成票,主办2012年奥运会的伦敦是申办城市中预算最高的,里约申办之时也打出了巴西经济实力强劲的牌。与此相反,那些在预算上谨慎小心的城市则不太容易讨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欢心。

一个再美貌的姑娘,倘若身价太高,上门求亲的也得先掂量几分。奥运也是如此,主办成本高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用钱堆起来的辉煌的确不可持续。特别是从2012年以后,奥运申办热明显降温,从近十个城市激烈争夺到两三个城市对决,奥运会已经不复从前的炙手可热。国际奥委会也发现了自家姑娘吸引力下降,很快顺应时势做出了调整。2014年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了40条改革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减少申办费用”“降低奥运会运营成本,增强运营的灵活性”。这种改革思路很快贯彻到随后的奥运申办中,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赏了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北京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也同意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出的三项场馆变化,东京因此可以在建筑预算上节省10亿美元。

与钱走得太近,难免伤害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远离商业和金钱,又难以推广和扩大奥林匹克的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无论宗旨还是实践,奥林匹克始终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奥林匹克的成功有目共睹,但走了这么久这么远,也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而出发了。

当奥林匹克的接力棒传到里约手里,成就奥运会在南美大陆的首次着陆,仅此一项就足以让里约奥运名留史册。如果因为经济的压力而改变奥运的奢华造型,让人们更加专注地参与和体验体育和文化的魅力,那里约奥运会也算替奥林匹克做了件好事。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早就说过,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让奥运告别奢华,让奥运回归初心,也许里约就是个拐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