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有时候未免知易行难。比如,笔者所在的云南曲靖某小区,入住好几年了,周边也有道路、小区等,就是没有开通公交车,出行非常不便。
不得已,只能步行或骑车上班。一个道路交叉口的一小段路的人行道还被无端占用了,用铁皮围着,里面不知道堆放着什么杂物,一袋袋的码着,大雨过后,渗水严重,周围路湿、地滑,车辆又多,存在安全隐患。再走一段路,有公交车了,不时会听到树枝刮擦公交车顶的声音,让人很不舒服。类似的情况,不少城市多少也存在。
与动辄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城市规划、干道改造等比起来,我们面临的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似乎无足轻重。或许正因为这样,它们就没有人管,没有人深入考虑后续治理了。其实,一座城市存在这些瑕疵或不足,完全可以消除或改进的,而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也是一种遗憾和硬伤。
针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细微瑕疵,应该有持续跟进的“微治理”。城市面积大、人口多,“微治理”有时候不及时、不到位情有可原。但是,避免这些缺憾,并非无径可寻和无措可施。人民是城市发展、管理、服务、受益的主体,群众的合理诉求不容忽视,让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从小事细事抓起,畅通无时、无刻、无地、无处不在的城市管理服务“微参与”渠道,可以起到纠正惰政、事半功倍、拾遗补缺、精益求精等作用,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满意度。
城市建设管理的“微参与”,除了传统的市长热线、城建信箱等要推陈出新和发挥作用外,还得应时而谋、顺势而为,积极通过QQ、微信、手机APP等载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让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得以有效行使。同时,相关部门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微参与”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答复,形成良性互动。这样,人们出行难等问题才会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城市才会更美丽、更人性化、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