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体育消费发展风口
栾笑语

实物型消费仍是当前体育消费的主要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的消费行为将指向传统体育用品

尽管欧洲杯已落幕多时,但各路厂商市场争夺却依旧硝烟弥漫。苏宁体育取得国际米兰俱乐部68.5%的股份,乐视体育将欧洲杯图文直播送上了飞机航线的终端,KEEP等健身软件崭露头角,智能穿戴体育设备风头正健。短短两三年间,体育产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风起云涌,迎来发展“风口”。相比之下,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显得波澜不惊,由此使得传统体育用品消费的市场接受度也显得不温不火。

其实,体育用品这块“蛋糕”同样诱人。不但服装、器材等基础性运动产品仍是当前体育消费的主流,而且其市场占有、价值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对产业整体发展也将起到关键作用。发展“风口”的当前,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升级空间不容小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一是政策环境。体育用品制造业将是一系列“顶层设计”的直接受益者。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接连推出,推广全民健身从娃娃抓起、从基础做起的导向明显。

二是市场环境。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消费人群大规模增长,必然带动体育用品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产业前景可见一斑。

三是消费环境。实物型消费仍是当前体育消费的主要方式。研究显示,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占据国人消费大头,随后才是订阅体育书刊、支付锻炼场租、聘请教练以及观看体育比赛等费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的消费行为将指向传统体育用品。

有了“风口”就能飞吗?非也。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是产业“软肋”。全世界65%的体育用品在中国制造,我国过硬的高端产品和品牌却委实不多,难以与世界优势厂商一较长短,也跟不上国内体育消费人群日益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势头。比如,中国跳水运动水平世界一流,却造不出跳水用的优质跳板;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强国,世界顶级乒乓球拍品牌却来自瑞典、德国;我国是运动服装消费大国,本土产品大都在低端徘徊,成本攀升、附加值低、高库存使不少厂商承受压力。

借助“风口”乘势而上,归根结底还要靠“内功”,在设计、研发、加工以及营销等各个环节加大创新力度。首先应专注产品创新。长盛不衰的世界品牌无不是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以耐克公司为例,其设计开发人员就有数千名,只Nike Shox这一单项鞋的研发就耗时16年,以高端产品研发带来高附加值成为耐克公司纵横商场的“撒手锏”。反观一些本土品牌,虽有意避开高端市场竞争,却连低端市场都被耐克等挤压,正是源于产品研发弱势,这一短板必须补齐。其次要发力渠道拓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李宁、特步、361°等本土品牌都在逐步打破单一的门店销售、提升电商产品比重及品类的独特性,并尝到渠道拓展的甜头,今后还要持续发力。此外还需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是产品和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需要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文化内涵、营销策略等多方面持续创新,不仅将本土品牌创建起来,而且要保持吸引力。

需要提醒的是,越是在产业高速发展之时,越要密切关注质量和效益。国内厂商要沉下心来,不贪图一时的短期收益,戒骄戒躁,真正专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何在这一轮“风口”中长出翅膀,强劲内核,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是机遇,更是考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