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最近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应对各种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保持警惕,并呼吁各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审查的政策空间与审查程序的透明度及公正性方面作出恰当的平衡。
近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呈抬头之势。在低迷的经济背景下,不少国家政府视就业为优先事项,对跨国并购导致的资本外流和可能带来的就业风险倍加防范。一些国家对正常的国际资本流动采取限制性措施,对国际直接投资采取针对性极强的歧视性限制。这些歧视性限制措施不单单体现在政策法律层面,也广泛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具体而言,既有政府层面的法律规制和行政限制,也有政治和舆论压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社会组织的抵触,有时甚至表现为企业文化、工会组织的反对。其中,国家安全审查频遭诟病,引发各界关注。
诚然,以国家安全考量审查外国投资是一国之主权。但滥用国家安全,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歧视外国投资的做法已引起各界高度警惕。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国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在投资审核阶段以此为依据评估不同的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各国采取的国家安全审查内容不同,要求潜在投资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数量和复杂程度也不同。如果投资项目被认为具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敏感性,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结果也不同。有的被全部或部分禁止,也有的则有条件“放行”。这些不一致带来的结果是,从事相似甚至相同经济活动的外国投资者,可能在不同的国家面临完全不同的准入待遇。业内专家指出,行业方面的准入条件一般是清晰、明确的,但基于国家安全的限制则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这为投资保护主义提供了可能。国际范围内,对借国家安全之名行投资保护之实的做法已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包括联合国贸发组织在内的有关各方也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样的做法。
投资保护主义不仅妨碍了资本在国际市场的有序流动,而且阻碍了与资本流动形影相随的先进技术、管理、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是全球经济复苏和有机增长的一个毒瘤。G20这一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对此高度重视。据悉,在今年的G20杭州峰会上,跨境投资议题将首次被纳入G20合作范畴。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今年的G20将争取就制定一份非约束性的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达成共识,为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提供更加开放、透明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中国正发展为对外投资大国,坚决反对投资保护主义。
投资便利化不仅关系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冲破投资保护主义壁垒,事关国际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各方集体行动。据统计,目前生效的全球双边投资协定超过3300个,碎片化现象严重。国际投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贸发组织设计的“全球投资便利化行动指南”为各方绘就了路线图,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政策选择。可喜的是,G20已经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