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南海,是亚太地区面积最大的海区,也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区之一。
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对我国南海北部海域、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的基本功能作出界定:南海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南海海域要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推进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今,距离区划批准已过去4年,南海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状况如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生态难题?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美丽而脆弱的南海
海水蓝得透亮,沙滩白得耀眼,五彩缤纷的珊瑚,硕大的砗磲,偶尔掠过的飞鸟。回忆初次登上西沙岛屿看到的风景,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带头人陈鹏至今难忘。
几年前,陈鹏参与了南海海岛资源调查工作,举着仪器记录、测量;扛着很重的仪器钻林子、跑定点;在船上边吐边工作……南海海岛资源调查虽然艰辛但责任重大。
“凡是去过南海的人,无一不被其巧夺天工的自然环境所震撼。”陈鹏说,南海岛礁众多,有时一低头就能看见清澈海水中鱼虾蟹游来游去,珊瑚礁或藏在水下,或在低潮时露出水面。“南海的景色跟马尔代夫、普吉岛相比,毫不逊色!”陈鹏由衷感叹。
独特的生境条件和历史遗存孕育了旖旎的南海自然风光。“南海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和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类、一级标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拥有珍贵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着绿海龟、玳瑁、红珊瑚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域之一。”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庆辉称。
南海虽美,但生态环境却敏感、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海水酸化等因素作用下,南海岛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部分岛礁及其周边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礁石珊瑚种类减少,活珊瑚覆盖度降低,礁栖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
“必须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加强岛礁的保护。”陈庆辉说,南海岛礁是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利于保持海岛及周边海域优良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有害外来物种的传播,有利于珊瑚礁生态系统、区域特色海洋生物的恢复,有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呵护南海生物多样性
呵护美丽南海,时不我待。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中、西、南沙群岛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并在南海珊瑚礁生物资源和保护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南海海洋所珊瑚礁研究团队围绕“珊瑚礁生物群落变动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关键生态学问题,开展了珊瑚礁生态学的长期监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用真实的研究案例,揭示了我国珊瑚礁应对各种扰动因子的响应过程,提升了对各种扰动因素危害性的认识,为我国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黄晖研究员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她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自1993年起,她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始研究造礁石珊瑚无性繁殖及易地保护,研究可使移植一年后的珊瑚存活率提高至95%。
除利用珊瑚无性繁殖外,2009年黄晖在国内首次利用珊瑚有性繁殖的受精卵人工培育出珊瑚幼体,并在西沙永兴岛、赵述岛、永乐岛多次实施珊瑚受精卵培育实验。2015年,黄晖团队又进行“典型人工岛礁生态修复与水文保障示范研究”,在南沙部分岛礁开展珊瑚底播、修复试验,建立600平方米试验区,移植培育珊瑚2属8种3厘米至5厘米造礁石珊瑚断枝1500多株,投放水泥人工礁体共计87个。
“这样的修复多了,才能让南海珊瑚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黄晖说。
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
开展生态修复的同时,有关南海生物资源的调查也陆续展开。2012年9月至10月和2013年3月至4月,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集美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海开展了秋季航次和春季航次的渔业资源外业调查,完成总调查站次145站。
“虽然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圆满完成了渔业生态环境调查,完成了全部样品的种类鉴定、主要种类形态图片拍摄、DNA条形码获取、数据分析和标本入库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龙山告诉记者,南海共记录游泳动物种类2000多种,课题组发现了600多种,初步掌握了南海中南部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为我国在深远海的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游泳动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料。
不过,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生态环境状况、水文气象、海洋水动力、地下水、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性调查,进一步摸清岛礁资源环境本底,建好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建设生态岛礁打下良好基础。”陈庆辉表示。
再过些日子,由林龙山等完成的图书《南海中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游泳动物调查研究与南海常见鱼类图鉴》将出版,书中介绍了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方法、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渔业资源评估与利用、南海常见鱼类图鉴等。
林龙山说,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国家对深远海海洋资源开发与权益维护等需求,促进我国参与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交流,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