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拍摄到滇金丝猴
本报记者 陈 颐

热爱野生动物的人都知道奚志农,他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令人难忘。这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从摄影助理的助理起步,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这是在秦岭深处,用这千分之一秒拍摄到的秦岭羚牛,我非常幸运……”他自豪地向《经济日报》记者展示着一幅幅作品。

1990年,奚志农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做摄影师期间,两次进入滇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和滇西北的独龙江拍摄野生动物,使他坚定了通过镜头唤醒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信念。

终于拍到了滇金丝猴

1992年,在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一项为期3年的滇金丝猴研究计划。

从1890年滇金丝猴在云南被发现以来,直到1992年,人类都没有得到一张清晰的滇金丝猴野外照片。滇金丝猴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由于栖息地的地理环境恶劣,它成为当今灵长类研究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拍摄滇金丝猴给奚志农带来了巨大的诱惑与挑战。“我决定迎接这个挑战:拍摄一部滇金丝猴的生态纪录片。”他坚定地说。

奚志农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异常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日子。1992年11月,他踏上了拍摄滇金丝猴的艰难历程。尽管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一拍摄工作竟跨了3个年头,是对技术、体力和耐力的极度考验。

1993年8月,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苦守5天的奚志农终于和伙伴发现了猴群。他回忆说:“我们爬到山脊线上,幼猴的叫声也从对面传过来。我急切地寻找制高点,总算找到了一处石崖,透过落叶松稀疏的树枝,我看到了远处冷杉树上的猴子。顾不得多看一眼,忙架起机器,按下开关,磁带开始了匀速的转动,我才渐渐看清了取景器中的猴子。这是一个家庭,公猴端坐在树上慢条斯理地吃着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的两边,其中一只还抱着一个可爱的婴猴。两幼猴在一旁玩着灵巧的游戏,不时发出‘吱吱’的叫声。磁带还在轻轻地转动,可我却泪眼模糊!两年,滇金丝猴这深藏闺中的少女终于出现在我的镜头前,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93年9月15日。就这样,直到电池耗尽,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块石头,抱着同伴说不出一句话来。”至此,奚志农终于揭开滇金丝猴的神秘面纱,首次拍摄到它们的清晰图像。

滇金丝猴不再颠沛流离

大自然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一旦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被破坏,野生动物就没有了栖息之地。1995年,为阻止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砍伐,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家园,奚志农四处奔走呼吁,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

“用影像保护自然”是推动奚志农一路前行的动力。正是他和伙伴们对这份艰苦事业的顽强坚守,使得世人有机会了解到,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栖居着如此丰富多样、鲜为人知的物种,唤起大家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为让更多青少年从小树立起保护自然、关爱环境的理念,他所组建的“野性中国”团队对青少年发起以影像保护自然为核心的自然体验活动。

2015年5月24日,在班夫山地电影节世界巡展中国展开幕周活动中,奚志农与他的“野性中国”团队,带着他们最新摄制的滇金丝猴纪录片《云上的家庭》亮相。影片真实地记录了滇金丝猴家庭中两只新生金丝猴的成长经历,这不仅是一部讲述滇金丝猴成长的影片,也是一步关于自然保育、关于生存法则的思考,用影像的力量呼吁人类关注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有感于国内保护区、生态旅游地区相关生态体验服务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国家公园、荒野公园差距之大,“野性中国”团队计划在云南大理苍山顶上建立洗马潭自然体验中心。奚志农告诉记者:“我们要在大理海拔3800米的高处建一座自然教育中心!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个访客中心,使到苍山的游客可以真正感受到苍山的生态之美,同时也希望能够成为国内保护区访客中心的典范。我们不应该只是抱怨,而是要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说话。对我来说,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师是最棒的工作!”

如今,年过50岁的奚志农因长期生活在野生动物世界里,依然保持着挺拔健壮的身材。他的脸因野外生活而愈加富有轮廓;声音还是那么轻缓,那是春夏秋冬在林间潜伏,等待野生动物出现而养成的习惯,仿佛怕惊扰野生动物的安宁;他依然戴着那顶几乎成为他标志的迷彩帽,那些藏羚羊和滇金丝猴等中国的珍稀野生动物也因这顶帽子而熟悉了他。如果不是这样,为何这些见到人就逃跑的野生动物们在他的摄影机面前,那么的乖巧和卖萌?也许,这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吧。

奚志农多年的努力赢得了尊重和回报。2010年,他被英国户外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40位自然摄影师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