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彩霞
“骆爷爷,您好。非常感谢您一直科普乙肝防治知识。每周学习一次您的博文已成了我的习惯。看了您的博客,消除了我的疑惑。看到这周的更新是在周一凌晨4点,又不免担心您的身体。骆爷爷,谢谢您。”在骆抗先的乙肝博客,记者看到每篇博文后面都会有这样类似的留言。他们口中的骆爷爷,就是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今年85岁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骆抗先。载誉一生,但老人却始终谦虚:“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为病人省时省钱省心
“骆老,我又来复查了!您帮我看看,这次的指标怎么样。”7月6日一大早,患者高贵娇来到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进行复查。
“还不错,不过还要继续用药。我之前给你说的那些注意事项,一定还要注意啊!”对高贵娇的身体指标进行分析后,骆抗先开了药,又再次详细嘱咐了注意事项,随后,他起身将患者和家属送出诊室,站在门口招呼下一位病人。“我这样做,一来可以活动一下身子,二来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平缓一下大家等待时焦急的情绪。”骆抗先微笑着说。
遇到记者,高贵娇打开了话匣子。“1997年,我来骆老这里看病,当时刚做完脾摘除手术,其他医院的大夫说我最多能活三五年。在骆老的医治下,这都快20年了,我还很健康!”高贵娇说,当时,得知她来自农村,没有足够的药钱,骆抗先将自己身上的钱都拿出来给了高贵娇。
“骆老选择的诊疗方案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经济状况。对像我这样家里贫困的患者,骆老都会说复诊时不要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谈起这些,高贵娇满脸感动。
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说,每周3次出诊的骆抗先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出诊要提前半小时到诊室,看完全部患者才能下班。有一次,一位山东患者7点就来到诊室,看见刚到的骆抗先便随口说:“您这么早就来了啊!”没想到老人竟道起歉来:“医生是为患者服务的,应该比你们来得更早才对……”
林加兴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每周3次门诊计算,骆抗先早到、晚走1小时,62年里他比别人多工作17856个小时,相当于义务工作2232天,多工作了6.2年,多诊治病人10多万人次。
从医多年来,骆抗先固守“科学掺不得半点水分”的信条,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搞科研,容不得半点敷衍。“骆老做事太认真了,很讲原则。”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教授孙剑说,为防止一些厂家利用他的影响力做广告、搞推销,骆抗先从不参加药厂组织的“鉴定会”等,他还多次揭露了一些药厂乙肝治疗药物的不实宣传。
3年写就“乙肝字典”
作为我国乙肝治疗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骆抗先为给乙肝患者提供循证防治策略,历时3年独立完成了125万字的专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
初稿完成后,骆抗先又花4年时间反复征求国内著名肝病专家的意见,不断增删修改。该书1997年正式出版后,他坚持每5年对书中涉及的数据和方法亲自修订一次,每次修订时要重写约60%的内容。为此,骆抗先还自学并亲手修改了书中的统计表和插图。该书被传染专业从医人员奉为“红宝书”,成为他们办公桌上不可或缺的“乙肝字典”。
“专业知识普通人看不懂,您不如开个博客。门诊您每天能收治几十个病人,但通过网络,每天能让成千上万的病人看到!”2006年,一位病人建议骆抗先开通科普博客,他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说干就干,当时已75岁高龄的骆老开通了博客“骆抗先的乙肝频道”,生活也从过去的“白天看病人,晚上做实验”,变成了“白天出门诊,晚上写博客”。
对于一位普通话不标准、没学过拼音、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的老人来说,玩转博客并非易事。在学生的帮助下,骆抗先从零开始学习打字。因为患有白内障,他每写一篇博文都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每写好一篇博文,他都要先“放一放”,确定观点无误、文字准确易懂后才正式发布。对网友评论,骆抗先还认真回复,每篇博客一般回复30条,条条都是解答读者最关心问题的“干货”。
就这样坚持了10年,骆抗先共发表了385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达1126万,目前每天浏览量达2万人次,位居新浪博客健康总流量榜第17名,受益的患者不计其数。
培养出一支“骆驼队”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0%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广东省比例更高达15%至20%。从医后的骆抗先誓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积极投身病毒性肝炎研究,一手创办了医院的肝炎基础实验室。
“我是1988年来骆老创办的实验室的,那时条件非常简陋。”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的医生何海棠对当年实验室的情况记忆犹新。难以想象,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一实验室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还被广东省和全军批准为重点实验室。何海棠感慨地说,就在这个实验室里,骆抗先带领团队填补了许多国内研究空白。
1996年底,武汉某军事学院700多名学生转氨酶不明原因增高。作为全军传染病专业组组长,骆抗先当仁不让地来到疫区,一头扎进调研中。消毒、收集与分析血清和粪便样本、前往外训基地调查,他凡事亲力亲为,最终鉴定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组成段,是继甲型和戊型肝炎后发现的第三种经胃肠传播的肝炎病毒。
在国内肝炎研究领域,无人不知骆抗先——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的发病机制研究;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虽获得了无数荣誉,可骆老十分谦虚:“比起同行,我算不上聪明,我只是在认准的路子上以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前行罢了。”
对自己一向“抠门”的骆抗先,在培养人才方面却是出了名的大方。骆老的学生侯金林回忆说,1992年他去英国的圣玛丽医院医学院进修学习,临走前骆老塞给了他200英镑。这笔钱是骆抗先之前作为公派学者到英国深造时攒下来的。
“当时的200英镑相当于3000多元人民币,我在国内的每月工资也就200元。”幸亏有了这笔钱,侯金林撑过了在英国没发薪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