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鱼水:
把爱与忠诚融入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中
宋鱼水在工作(2011年12月20日摄)。
(新华社发)

6月29日上午9时40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3楼23法庭里,一位身着律师袍的原告代理律师满头大汗匆忙步入法庭,一边走一边向大家不停地点头致歉。

“别着急,准备好后开庭。”面对迟到的律师,审判长宋鱼水并没有责备,面带微笑,耐心等待。

这天,从9时40分到12时40分的3个小时里,身为北京知产法院副院长的宋鱼水一共开了7个庭。等她换下法官袍准备去食堂吃饭时,距离法院午餐结束只剩下10分钟。

这是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所目睹的情景。

熟悉宋鱼水的人都知道,这些年宋鱼水获得的荣誉无数,身兼北京知产法院副院长、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兼)等多个职务,但她心里分量最重的还是“法官”这个头衔。

1989年,23岁的山东妹子宋鱼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从做书记员开始了她27年的法院工作生涯,她先后历任海淀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民五庭庭长、副院长,2014年4月,宋鱼水离开她工作了25年的海淀法院,赴任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半年后,宋鱼水又来到新成立的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产法院担任副院长。

“她常说,对于法官而言,案子永远摆在第一位。”和宋鱼水共事过的法官都记得她的座右铭。

吴园妹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年轻的“80后”法官。在她眼里,宋鱼水一直坚守着“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信念。每一次庭审结束后,她都会走下审判席,走到当事人中间,谈一谈对庭审中双方争议焦点的看法,原被告双方主张权利还需要哪些证据支持。

“当事人告抄袭,双方的剧本加起来可能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无论多忙她都会看下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真实感受作出判断。写判决书时,她的标准是改到不能再改才发给当事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冯刚说。

在北京知产法院,院庭长带头办案是2014年建院伊始就规定的制度,宋鱼水在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上从未打过折扣。2015年全年,宋鱼水办理的案件数量超过了50件,相当于每四个工作日就要办结一起案件。

“碰到特别棘手的案子,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先放一放,可宋院长却总是要先啃‘硬骨头’。她说,案子放得越久,当事人心里就越没底。”吴园妹告诉记者,即使已经是知识产权领域的审判专家,宋鱼水却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遇到疑难案件,她会找到院里在该领域最优秀的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审理,在审判领域精益求精。

在海淀法院工作期间,宋鱼水对于案件的严谨认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法官。曾给宋鱼水做过助理的李颖回忆起十几年前的一起歌曲著作权案件,“撰写判决书时,她让我反复修改了四五次,指导我在裁判逻辑、行文措辞上反复修改推敲。最终,这个判决获得最高法院知识产权裁判文书评比一等奖”。

真水无香,大爱无痕。作为一名党员,宋鱼水把对党和人民的爱与忠诚融入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中去。对待审判业务她精益求精,在宋鱼水心中,当事人的分量总是最重。

一起案件中,原告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而且没请律师,带着对被告的情绪在法庭上将双方的纠葛从头到尾讲了个遍。宋鱼水不仅没有打断老人的话,在耐心地听完后,还结合法律规定归纳了老人讲话的要点,并向老人确认归纳得是否准确。

“案件是法官的立身之本。法官的职责不应该止于判决,而是以此为起点,引导社会树立规则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的共同成长。”宋鱼水说。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是和宋鱼水一起创建知识产权法院的同事,对宋鱼水,他最深切的感觉是,不管多累、多难,受到怎样的委屈,总能平静、温和地面对,用理性与思考面对改革难题。“忠诚、干净、有担当、接地气,宋鱼水是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 文/新华社记者 涂 铭 熊 琳

(新华社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