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惠喜
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宣称,将于近期公布所谓最终裁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问题专家张欣波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与南海周边部分国家之间关于岛礁领土主权与海洋划界的争端,南海仲裁案旨在否定中国对有关岛礁的领土主权,国际社会多数国家认同中国的南海立场。
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史料均佐证,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管辖,南海本来风平浪静。张欣波表示,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南海发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菲律宾、越南派兵侵占南海部分岛礁,由此衍生出中国与上述国家之间有关南海部分岛礁领土主权的争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遂衍生出中国与南海周边部分国家之间的海上划界问题。近些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美日等国不断炒作和介入南海争端,使南海争端逐渐向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方向演化,从而发展为所谓的“南海问题”。但所谓“南海问题”的实质仍是中国与南海周边部分国家之间关于岛礁领土主权与海洋划界的争端。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妄称已穷尽外交手段且未果,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单方面发起仲裁程序,请求随后成立的临时仲裁庭裁决。
张欣波认为,国际社会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极少数国家,以冷战思维看待南海问题,将中国正当维权行为视为“扩张”“挑战现状”,在国际上到处宣扬“中国海上威胁论”,并明确支持菲律宾寻求国际仲裁;第二类是以欧洲大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对南海紧张局势和“航行与飞越自由”有所担忧和关切,希望维持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主张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第三类是以俄罗斯、上合组织成员国、阿盟成员国和广大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多数国家,秉持客观和负责任的态度,认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主张由当事国通过协商或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反对域外大国的干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白南海问题和南海仲裁案的实质,支持中国立场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2014年8月,东盟与中国确立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南海领土主权和海上划界争议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或谈判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问题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由来已久,目前已从外交、法律、执法和军事等领域全面介入南海。张欣波分析认为,美国频频介入南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南海本身的重要性。南海为边缘海,且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东亚与澳洲之间的“十字路口”,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经济与安全价值;二是维护霸权的需要。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诸多地域和领域拥有霸权或绝对主导权,南海也不例外。其在南海的霸权主要表现在同盟体系、军事优势和规则主导上。美国近年来加大介入旨在通过巩固上述支柱,进而稳固其全球霸权;三是平衡中国崛起。美国有意平衡和规范中国的崛起,南海问题是其制衡中国的一个主要抓手,“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主要政策工具。
张欣波表示,南海争议包含三个层次的矛盾:第一层次是中国与其他声索国关于南海部分岛礁领土主权和海上划界的矛盾;第二层次是中国与东盟在地区秩序上的矛盾;第三层次是中国与美国在全球秩序上的矛盾。上述三个矛盾互相交错,使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但这也正是破解南海争议应该考虑的方向。
针对第一层次的矛盾,各有关方可寻求达成一项共识,不让南海争端影响双边关系大局,在此前提下推进共同开发,可首先推动达成临时性渔业合作安排,培育互信与合作,待时机成熟时逐步推进解决争议。针对第二层次的矛盾,中国与东盟应该着力落实在“双轨思路”下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重点加强制度性安全合作,近期可增加军事交流互访、推进联合巡航和演训,远期可探索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地区安全架构。针对第三层次的矛盾,中美应加强在南海问题乃至整个海洋问题上的战略对话与沟通,尽量消除误解,在制定和实践防止意外事件规则的同时,推进双方在其他全球性问题和海洋环保上的合作,避免南海问题左右中美关系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