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绿色城市要因地制宜
本报记者 吴秉泽
图为嘉宾在会场外交谈。 本报记者 廉 丹摄
图为新发展理念下“一带一路”建设主题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孙昌岳摄

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约束,推动城市实现绿色发展变得尤为迫切。在7月8日上午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绿色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什么是绿色城市?观察的角度是多维的。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探索。据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经济产业局局长文元日介绍,济州岛从能源问题入手,依靠绿色技术推出了无碳计划。去年,该岛电力能源已有九成以上来自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绿色城市是一个综合系统,不是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系统的简单叠加。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前秘书长欧习墨认为,建设绿色城市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建设绿色城市,要特别注重产城融合,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都要抓好,不可偏废。”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建议,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重视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做到多规合一。

绿色城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浙江省舟山市副市长许小月认为,市民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既要让绿色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要使之成为普通百姓的自觉行动。

具体到中国而言,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认为,中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所处的发展环境大不一样,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推进绿色城市应该有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又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贵州省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表示,在绿色城市创新发展中,新区应该起到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贵安新区自成立起,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推动生产节能、生活低碳,不断为自然“留白”,实现了高效集约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