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闯字当头 打造现代产业矩阵
本报记者 刘 亮 冉瑞成 吴陆牧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两江新区坚持推动优势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多点支撑,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保持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报今日起刊出“调结构 转方式·重庆两江新区调研行”专栏,将从如何做优结构做强产业、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以及建设长江上游创新中心等方面,反映两江新区的新变化、新活力和新动能。

在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的大门下,矗立着一座红色的“奔马”雕塑,门中有马,寓意为“闯”。这匹马取自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前进》,两江新区干部群众以此自喻自励,在新区建设中敢闯敢拼,奋勇前进。

闯出来的“两江速度”

走进两江新区规划展览馆,迎面便是一面巨幅的《两江晨曦》水墨画。两江新区处于嘉陵江与长江环抱中,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中间纵贯四座山峰。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曾菁华介绍,山峰之间的平地规划为先进制造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金融商务中心等功能板块。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群众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赋予的功能定位,致力打造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如今,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311”产业体系,即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现代服务业。2015年新区汽车产量达212万台,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笔电产品基地,重庆市笔电产量占全球1/3,其中两江新区又占了重庆的1/3。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9家进驻新区。

“十二五”期间,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0亿元,年均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626亿元增长到4570亿元,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从692亿元增长到1978亿元,年均增长23.8%;进出口总额从15.8亿美元增长到41.6亿美元。

轻轨通了、隧道通了、地面平整了,一座座厂房、一幢幢写字楼拔地而起……6年时间,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两江新区这匹飞奔的骏马,闯出了一个又一个“两江速度”,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闯的劲头:没有订单,我买!

两江新区的闯劲有多大?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通航产业是两江新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瑞士皮拉图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单引擎涡轮螺旋桨飞机制造商,由于对重庆以及周边市场没有信心,公司对是否进驻新区犹豫不决。得知这一消息后,新区通过投资平台直接下了50架的订单。重庆人的“生猛”征服了皮拉图斯,项目迅速落地新区。

然后问题来了。新区投资平台订购的50架飞机怎么处理?一旦闲置下来就会造成国有资产贬值。新区又成立了通航融资租赁公司,将飞机租赁运营出去,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皮拉图斯还不算“过分”,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海滨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进驻新区时是既缺订单,又缺资本。但铁了心要建设“机器人之都”的两江新区,决定由其投资平台与华中数控合资建厂,之后再成立机器人租赁公司,机器人产品订单问题迎刃而解。

“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占据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59%,而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和笔记本电脑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2%、30%、30%,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汽车、笔电厂商对‘机器换人’的一次性投入感到压力,这既束缚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通过租赁公司将两方面迅速对接起来,同时还带动了金融,算是一举三得。”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洪军说。

由于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稀缺,操作、调试、检测、维护等岗位招聘困难,两江新区还成立了“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这是国内首家机器人专业教育研发培训机构。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前期市场门槛高的特点,新区正是针对这三大难题,研究怎样把分散的、潜在的市场撬动起来、发掘开来,这就解决了需求端的问题。同时,我们从供给侧的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四要素发力,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企业,制定了“整机+配套”(以关键零部件配套优势引进整机生产商)、“资本+股权”(投资入股吸引企业入驻)、“资源+项目”(灵活供给厂房等资源吸引项目)、“金融+市场”(投资与金融租赁并举吸引企业入驻)、“订单+政策”(利用相关政策同时直接认购企业产品)的方式,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迅速集聚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闯的逻辑:重构产业链价值链

重庆有句俗话,叫“一个门店支撑不了朝天门市场”。两江新区在产业布局中也是着眼全产业链条,一个企业引进来,往往跟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配套企业,迅速形成集群。这样的产业集群改变了传统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把原材料及零部件这一端留在了本地,避免了大进大出,降低了企业的配套和物流成本。

在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筹建工地上,记者看到运送设备的车辆进进出出,一排厂房已经封顶。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副厂长李启和说,工厂自去年6月份筹建,目前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届时将实现年产25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将有42家配套企业一起入驻新区。

杨海滨告诉记者,公司入驻新区后,与数百家配套企业一起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工业机器人生产实现了100%本地化。

汤宗伟说,除了产业链的重构,新区还注重对价值链的提升,努力将“微笑曲线”中附加值高的研发、高技术零部件、市场营销、生产性服务业环节留在本地。

基地化布局、垂直化整合、集群化发展,两江新区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培育起通用航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集群。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传统产业集群也研发出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以及“芯、屏、器、核”等智能高端产品。一个个产业集群形成了现代产业矩阵,这样的产业矩阵既有规模效应又有高成长性,既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又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闯字当头,两江新区正在闯出一条加速功能集聚快速成长的新路径,一条内陆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的新路径,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