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资金不容“跑冒滴漏睡”
温宝臣

上周五,审计署公布了40个县2013年至2015年财政扶贫资金109.98亿元审计结果。审计发现,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更有8.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在8.43亿元的闲置扶贫资金中,有2.6亿元闲置逾2年,最长的逾15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财政收入中用于扶贫的资金也是水涨船高。在扶贫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贫困地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仍面临不少问题。从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来看,除了资金被虚假冒领和违规使用造成的“跑冒滴漏”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资金“沉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扶贫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也影响了中央扶贫政策的落地,致使困难群众遭受损失。

问题出在哪里?上下权责不匹配,贫困县没有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项目和资金安排使用“碎片化”,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可以说,财政扶贫不差钱,但差的是效率。

如何提高效率?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明确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在顶层设计上促进效率提升。6月2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试点,亮点就是最大程度地赋予贫困县资金使用自主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此举目的就是要拆掉项目资金的栅栏,让资金汇入到一个池子,地方自主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是制约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此次试点,地方通过资金统筹也可以有效解决。审计署也曾表示,对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要看是不是按照中央有关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的要求使用资金,对继续限定财政涉农资金具体用途或干扰统筹整合使用的,要坚决查处、坚决曝光。扶贫指挥棒的重点已经是资金使用效率问题。

作为实施主体的贫困县,更要做好“接”和“用”的文章,敢于接、接得住、接得好,推动工作重心从“要到钱”向“花好钱”转变。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上也要甩开膀子,大胆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