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南阳市:
青山金山可“双赢”
本报记者 夏先清
美丽的丹江口水库风光。 孙昭庆摄

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河南南阳市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南阳生态颜值!今年1月至5月,南阳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7天,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1%、16.1%,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丹江口库区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硬手腕”呵护碧水蓝天

“进入桐柏,就像撞入一处绿色宝库!”徜徉在淮河源头南阳桐柏县,满眼的翠绿让人心醉。

“桐柏之美,美在生态,美在绿意。我们把园林县城建设融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之中,让青山绿水扮靓幸福家园,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青山碧水、生态家园,已成为桐柏老区一张诱人的绿色名片。

从点到面,从淡到浓,从量变到质变,桐柏的绿色画卷一年一个样,把淮河源头装扮得愈加亮丽。

“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今天的南阳淅川县城,登高俯瞰,清风拂江波、高楼立山间,俨然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天堂画卷。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说,南阳市把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统揽,统揽就是最高的高度,就是最大的覆盖,就是最红的“红线”。

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南阳市启动实施了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城镇绿化及林业产业等工程,以“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平原区,城市、小城镇绿化美化,村屯绿化美化和生态廊道”为主的“三区、两城、一点一网络”生态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短短几年间,南阳市林地面积高达1600万亩。“十二五”期间完成造林335.5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1%,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链,已有4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经济质量和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提高和优化。

“红线”有多红?围绕水源水质保护,南阳市先后关闭污染企业800多家,搬迁环保不达标企业38家,各项损失高达90多亿元。借此契机,南阳市把“三创一治”(创建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作为营造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共创建国家及省级生态示范区4个,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7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9个。

产业发展有“生态防线”

涉水项目不能要、污染项目不能要、高耗能项目不能要……西峡县的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有数道铁定的“生态防线”。

几年来,西峡相继取缔了16家重点污染企业和800多个“十五小”企业,先后否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达40多个,关停迁移水泥、造纸、化工、畜禽养殖等涉水行业企业232家。

与此同时,一大批绿色项目、环保项目扎堆西峡。瞄准新能源引进,武汉力强能源公司投资10.6亿元的锂离子电池生产、河南通宇集团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电动车动力系统等项目相继上马;瞄准高新产品开发,众德公司投资5亿元上马车用涡轮增压器项目、洛阳神泉商贸公司投资3.6亿元上马外商工业园项目相继建成……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的持续推进,西峡县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在南阳,西峡并不是个例。

围绕发展环保工业和循环经济,南阳市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环保实行“三同时验收”(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一站式”服务,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准入,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

近年来,西峡实施工业发展“龙腾计划”,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千亿元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重点扶持天冠集团、石油二机等30家龙头企业,打造防爆电气装备等9条特色产业链,着力培育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玉文化等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光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2015年,南阳市13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0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9个。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三大产业主营收入占南阳市的比重超过45%,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机茶、金银花、软籽石榴把家发”“以前是愁得长皱纹,现在是笑得皱纹深”,陈相民张口就是一套顺口溜。

陈相民是南阳淅川县盛湾镇瓦房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种这软籽石榴,一年就能赚个三五万元,可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和淅川所有百姓一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彻底改变了陈相民几十年的生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淅川境内水域面积占南水北调源头库区总水面的48.3%,身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成为南水北调水质最重要的护卫者之一。

保水质就必须减污染。为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发展转型的利剑指向了当地村民百十年来“靠山吃山”的传统农林模式,引导农民转向生态农业。

到目前,在南阳市,仅淅川县就吸引了65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发展软籽石榴、茶叶、金银花、薄壳核桃等26万亩。“钱包鼓了心不慌,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年到头守着两亩地打粮吃。”淅川县魏岗村村民张建华说。

发生在南阳市的这一系列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的实施。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南阳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突出粮食、畜牧两大基础性产业,棉花、花生、小辣椒、烟叶、桑柞蚕、水产六大传统产业,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茶叶、中药材、猕猴桃、食用菌六大战略性产业,形成了具有南阳特色的农田生态系统,加快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几年间,南阳市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已有近40万公顷,天冠粮食加工、宛西中药材等9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0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38亿元;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0个、66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5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产品(含有机转换)328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331家。

借助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发展生态旅游,南阳市与沿线5省13座城市组成旅游联盟,共同承担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责任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生态旅游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穆为民说,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南阳将全力打赢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这场攻坚战,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持续健康发展;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新型城镇化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基本建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