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一起流汗的幸福
□ 白 丁

相信成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会带给个体发展更多改变,也会带给社会发展乃至主流价值观更多改变

要说现在休闲时间最热闹的地方是哪,我会说是家附近的公园——跳广场舞的大妈、单手俯卧撑的大爷……当然,还有不少和我一样绕着公园跑圈的。

迷上跑步,不过是最近几个月的事。至于为什么要跑步健身,自己也说不清楚。每次通过手机APP看到自己的跑步成绩又提高了几秒,就会很有成就感,这无疑是对自己意志坚持的一种肯定。但满足感绝不仅是体质上的变化,还有精神上的鼓励。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著作《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所写的一段话:“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不管怎样,无论早晚寒暑随处可见的体育锻炼者,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健身项目,足以说明健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健身已经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数据不会骗人:在取消群众性赛事和商业性赛事审批后,2015年国内马拉松比赛举办了将近200场,今年已有计划的马拉松比赛将超过800场。如今,即便是动辄数万人参与的一场马拉松赛事,想成功报名也不容易,很多时候还要靠抽签碰运气。

这样的现象不难理解。经济发展了,日子变好了,人们便开始有了这样的观念——身体好才是真的好。有数据显示,每在运动健身上多投入1元,医疗保健就可以减少7到8元投入。如果流汗带来健康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今年6月23日奥林匹克日这一天,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达到7亿人。这意味着,也许3年多以后,公园、健身房、体育馆将成为绝大多数人业余休闲的首选地,这些场所将更加抢手。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周期里,各级政府会对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大的精力,老百姓也会从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不过,要实现全民健身,可不只是建设体育设施、开展体育活动这么简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察更多的幸福指数。大如环境,现在很多人跑步运动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懒惰,而是雾霾天。天气不好的时候,不少爱跑者只能在家里望“霾”兴叹。小如运动贴士,运动损伤可能对关节造成不可逆影响,如何培养更多体育指导员,让百姓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实现科学健身,也是全民健身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社会参与,都还有巨大的努力空间。

所以,实现全民健身的过程,也就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健身看似只是自己的事情,其实事关每一个人。全民健身的推进,不仅仅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精神交流、社会发展的过程,还是产业升级、拉动内需的过程。说到底,全民健身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最大意义在于将政府、社会、个人的多元诉求统一到国家的战略层面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

让参与门槛降到最低,让参与人数达到最多。相信成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会带给个体发展更多改变,也会带给社会发展乃至主流价值观更多改变。

唯有如此,全民健身才更能彰显其“全民”价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