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
此消息被舆论普遍称为“靴子终于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盐改不易,虽然历时10多年,先后推出了六套改革方案,但均未能触及盐业专营制度。直至国务院这次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国将真正步入盐业放开的充分市场竞争时代。另一方面,百味盐为先,老百姓的生活也离不开“柴米油盐”,小小的盐,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关注。
推进盐业改革,打破垄断,放开经营,是发展盐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让盐业回归市场的大势所趋。给食盐生产企业松绑,市场竞争、按质论价有助于提升生产企业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但同时,引入市场竞争,也势必会给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带来挑战。
据中国盐业协会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6万余起,同比增长9.5%。涉盐违法案件增多,有误读盐业改革的原因。在个别媒体误导下,一些人以为食盐专营已经取消,乘机进入这一领域并使得涉盐违法案件呈攀升趋势。
盐业体制改革后,市场监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不再单一,市场上的食盐不再像现在这样只来自于一地,而是呈现品种多、品牌多的特点,区分真假伪劣难度增大。有专家也表示,由于缺乏专业监管机构和专项法律法规,工业副产盐、化工废渣盐流入盐业市场的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问题已列入此轮盐业改革的核心,尽管当前的监管力量保障面临一些问题,但已有希望借助其他部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力量,确保盐业改革平稳落定。首先,可以构建以盐业主管机构为主,联合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等部门综合监管的体系,对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实行更严格的规范条件;其次,为保证食盐质量安全,应建立食盐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标码合一”标签,能够判定是否为合格食盐;再次,建立食盐储备体系,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