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秉志
在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有一位致力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坚持宣讲革命历史和传统,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进“红色之旅”的老人。他常年坚持捐资助学,帮助众多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他的名字在遵义家喻户晓,他就是曾经获得过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务工作者”和“十大感动遵义人物”殊荣的老红军李光。
1985年,李光从原遵义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想法和行动没有因此而“休息”。“离休只能说明我的岗位变了,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没有变。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一天,我在党旗下这样宣誓,就要这样去做。”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李光将精力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2001年起,李光先后被确诊患直肠癌、重症胰腺炎、皮肤癌,必须经常去医院接受治疗。大家劝他不要太劳累,但他却说:“这点病痛算什么!”他不顾年老体弱,病痛折磨,冒严寒,顶酷暑,风雨无阻地坚持义务为市内外学校、部队、机关、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以及劳动教养场所的青少年作宣讲报告。
在李光看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爱下一代是党的崇高事业。20多年来,他坚持为青少年宣讲革命传统,用生动故事和亲身体会给青少年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才会有希望的道理。在遵义会议会址,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红军烈士陵园,在娄山关……李光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述着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英勇事迹。20多年来,他宣讲革命传统1000多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数万人次。
李光常说:“在旧社会我没有读过书,今天我看到有的孩子因贫困不能好好读书,心里总是沉甸甸的,虽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这是一名老党员在有生之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怀揣着对贫困学子的无限关爱,年老多病的李光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农村学校和适龄儿童就读情况。他的足迹遍及红花岗区多个乡镇。当他看到农村一些学校设施简陋,了解到有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后,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先后捐献给了海龙镇、巷口镇、深溪镇、金鼎山镇等10多所中小学。桂花小学、海龙中学因得到他的长期捐助而更名为李光小学、李光中学。
对贫困学生,李光不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思想上关心他们,经常登门家访,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党,回报祖国。
在李光家里有厚厚一沓信件,这些信里写满受助者的无尽感激:“提笔给爷爷写信,内心无比激动。我要感谢爷爷。我想您一定想知道我的成绩如何,我现在告诉您:总分第一。”“李光爷爷,您给我们捐钱,我很感动。长大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一度想过退学,想减轻家里的负担。是您给我捐钱,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让我放下思想包袱回到课堂。如今我考上了大学,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20多年来,李光先后资助了1100多个孩子,捐助总额达30多万元。只有家人知道这些钱是如何积攒下来的。李光身体不好,却舍不得买营养品,好多年不添置一件新衣服,吃饭经常就是一碗面条。子女们要给他买东西他坚决不让。大家劝他不要太节俭,给自己买点新衣服,吃点好的保养身体。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衣服能保暖就行,吃的嘛,和原来比已经够好了。”
有人问李光,你的子女也不富裕,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子女,不怕他们有意见吗?他说:“孩子们虽然不富裕,但生活还过得去。山区贫困的孩子们更需要帮助,帮助他们是我的心愿,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们虽然有时说我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多过他们,但心里还是理解我、支持我的。”
如今,95岁高龄的李光虽满身病痛,步履艰难,但每年给贫困学生的捐款却从未间断。他已经不能说太多的话,但他却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