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1000万元到5.4亿元——
知识产权服务让“金子”发光
本报记者 沈 慧

借力知识产权服务,沪上某科研机构一项科研成果的许可费从1000万元陡增到5.4亿元,完成“惊险一跳”。

早在2011年,该科研机构研发的人工心脏泵技术就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怀希望与企业洽谈成果转化,只得到令人失望的报价——1000万元。原来,该技术只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3件实用新型专利,而且这些专利要么质量差、保护力度小,要么已放弃失效。机缘巧合,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接手了该项目并分析找出还可以保护的发明点,协助申请新的发明专利。最终,谈判结果震惊了发明人:企业愿出5.4亿元许可费,这还不包括后期销售提成,并承担后续全部研发经费。

在盛知华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成立至今,盛知华先后完成20多项专利和技术的许可交易,技术许可转让合同金额超过12亿元,外加销售提成。”盛知华高级副总裁赵保红笑着介绍。

与该科研机构不同,辽宁某制药公司则是交了2000多万元的“学费”才领悟到知识产权服务的重要性。几年前,该公司想推出药品“三金滴丸”,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研发和厂房建设。2008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在向药监局申报注册时,却得知因对一家药企的专利构成侵权,不能注册。事后,该企业负责人后悔没有寻求知识产权服务。

这家公司的遭遇不是孤例。一项数据显示,缺乏专利信息检索导致我国研发重复率高达70%。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延淮从国家知识产权局退休后,创办了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并花8年时间创建了“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得益于这个数据库,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美籍华人科学家徐峻博士成功规避专利雷区,仅用3个月就设计出低成本的甲流新中药处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利大战”愈演愈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始涌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六七年前,北京新成立的专利代理机构每年只有七八家,现在每个星期就有四五家。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已达3.6万家,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强劲的市场需求。以专利申请为例,201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竞争,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催生和造就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发展壮大。统计显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年平均收入500多万元,平均利润144万元。

事实上,依靠专业化团队赚取相对微薄的知识产权服务费只是一方面。近年来,知识产权服务与新兴技术、资本运营、服务外包相结合,服务形态和模式正不断创新。北京华智大为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深圳零距离通信集团重组成立之初,华智大为即敲定服务模式:不仅提供常规的知识产权企业咨询,还免费开展专利培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作。凭借优质的服务,华智大为以知识产权服务参股的形式成功获得该公司10%以上的股份,与客户共同成长、共享收益。

而类似的服务形态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接受。在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针对客户量身订制全流程服务——为企业推出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服务模式,并以产业合作的方式参与企业投资运营。

不过,品牌化发展仍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2012年、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了两批97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前几天,新产生的第三批48家品牌培育机构进行了公示。“要继续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服务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搭建对接平台,推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的深度对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