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圆形脸庞,黑色镜框下一双笑眯眯的眼。他是被誉为“扶贫银行家”的龙治普。
龙治普是宁夏盐池县青山乡古峰庄村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夜里经常被饿醒。因此,他从小就立志要为穷人做点儿事!
龙治普的梦想实现了。2004年,他创办了西北首家公益小额贷款机构,从自有资金200万元起步,发展到为西海固地区1.8万名贫困农民贷款3.5亿元。2004年,他获得中国首届消除贫困奖;2015年,获得中国小额信贷特殊贡献奖。
没有地毯,没有沙发,在龙治普简易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一幅合影照片。“那是我2012年去孟加拉考察时,与被誉为国际‘小贷之父’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合影。”龙治普说。
1988年,龙治普从宁夏农学院毕业。29岁那年,他来到盐池县,任治沙研究所所长。盐池地处西部深处,生态环境恶劣,贫困人群众多。两年后,龙治普兼任盐池县外援项目办公室主任。
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我国逐渐借鉴国外经验,从帮扶对象被动接受的“替代式”扶贫模式转变为精准扶贫。龙治普超前走了这一步。“通过接触国内外专家,我认识到,国外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扶贫理念值得借鉴。也就是说,扶贫要强调目标人群的主导作用、参与程度和自我发展动力。”龙治普说。
为引进国际先进的“公益小贷”扶贫理念,1997年,龙治普在盐池创建扶贫发展协会,希望通过这一民间社团组织NGO(非营利机构)来提高扶贫工作效果。然而,协会运行近10年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且分散,公益小贷成本巨大;二是贷款在下放过程中,很难真正用到贫困家庭;最关键的一点,是民间组织不具备法人资质,产权无法明晰,筹资融资难以操作。
随着国家小额贷款相关政策的出台,2008年12月,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和环境改造中心主任的龙治普,成立了西北首家东方惠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没想到,这个已成为全国扶贫十大状元的人因此受到种种质疑:诸如“扶贫的也琢磨着赚大钱了”“东方惠民小贷偏离了公益与扶贫的方向”……
那么,东方惠民小贷如何面对社会质疑和操作风险呢?
龙治普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主要以三种路径和模式发展。首先,选择好投资者。经过多方奔走协调,他们最终确定惠民小贷以盐池妇女发展协会为入股方,与香港嘉道理基金会、江苏爱德基金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后,有一整套完整的扶贫发展战略、远期规划和接地气的实施方案。比如,增加村级服务费、加大社会考核绩效权重;为保证公益性,坚持户均贷款不到2万元等。
7年多来,龙治普的惠民公益小贷团队走千家进万户,共为西海固八大县区1.8万农户创业发展提供扶助,贷款额度年均增长38.7%。
2010年5月,来自宁夏盐池县的普通农村妇女汪淑兰荣获全球小额信贷行业“最佳社会影响奖”。她的获奖,离不开龙治普的有力支持。50岁的汪淑兰就是从惠民公司提供的1000元公益小贷起步,后来带领全村人致富,如今年收入达30万元。她能登上国际领奖台,证明了龙治普“东方惠民小贷”模式的成功。
“作为精准扶贫的手段,公益小贷在我国的可复制性前景非常广阔。”据龙治普介绍,公益小贷在国内外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如以地缘为纽带的社区互动型模式和以业缘为纽带的产业合作型模式。公益小贷的终极目标是帮扶目标群体从需要贷款、借贷平衡、存多贷少,直至进入创新理财阶段。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发展,公益小贷事业前途光明。
谈及未来,龙治普很自信:“随着贫困人群对融资的刚性需求不断提高,对贷款的额度也从每年几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几十万元。东方惠民小贷公司将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和调动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扶贫助农的积极性,加强体制建设,强化队伍培训,力争5年后发贷能力达到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