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魏劲松、通讯员淡争艳报道:湖北省宜昌市日前启动了集生态综合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公民建设为一体的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这标志着宜昌切实担负起作为长江三峡生态屏障的特殊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使命,在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方略、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中,探索一条新路径、新模式。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表示,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护万里长江的特殊使命。开展“宜昌试验”,就是要进一步探索长江治理模式,尽早破解长江流域治理困境,加快落实国家长江治理方略,带动三峡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宜昌试验”是开展长江大保护的宜昌行动、国家生态治理的宜昌试验、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国家战略的宜昌先行。
近年来,宜昌始终坚持把生态放在优先地位,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由宜昌提出和推动的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成功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宜昌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先行先试,提出开展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作为落实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的先行项目,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3月以来,宜昌市邀请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开展“宜昌试验”的高端智库,共同形成《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工作建议方案》。团队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峡地区是鄂西生态旅游圈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是长江与秦巴山脉、武陵山区交汇地带,是国家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若将三江源视为长江第一道生态屏障,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即为长江第二道生态守护屏障。开展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关乎长江命运、国家生态安全,将成为边界区域治理的典范。
据宜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学军介绍,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以宜昌为支撑,按照“重点突破、两翼发展、点线带面”布局推进。“两翼”是指建设长江北岸香溪生态人文走廊、南岸清江生态人文走廊。北岸以秭归为起点,沿香溪河上溯至兴山县,接神农架林区,形成香溪生态人文走廊;南岸以宜都为起点,沿清江上溯至点军、长阳,形成清江生态人文走廊。按照“6+N”的布局,在远安县全域和宜都市高坝洲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秭归县屈原镇、兴山县南阳镇、点军区土城乡5个乡镇先行试点,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在同步试点基础上全面有序推进。
据介绍,“宜昌试验”将重点实施生态综合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公民建设三大生态治理任务。生态综合守护工程主要是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守护好现有资源。生态产业发展工程是在严格生态守护的基础上,促进生态资源化、产业化、资产化、资本化和证券化,探索一条生态资源丰富区和敏感脆弱区生态守护和发展激励相容的有效路径。生态公民建设工程是探索推进生态公民建设,为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公民基础、人才基础、社会基础。宜昌各试点单位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跨边界区域治理、生态守护、生态产业化和资本化、生态公民建设等生态治理试验。
据悉,为有效推进试验区建设,宜昌市成立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宜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相关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采取“市级主导+专家主持+县镇主体”的推进模式,打造责权清晰、多元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在技术支撑上,发挥以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团队的作用,包括以协创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智库联盟,校地合作的高校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和博士志愿者服务团队。试验项目经费将采取“PPP模式+国家项目投入+市财政投入”的方式予以保障。
按照规划,试验将三峡区域内地理相邻、资源环境相似、人文相亲、发展方向和约束基本相同,且在自然封闭和行政区划下呈现破碎化、空心化、边缘化和贫困集中连片区等特征的地区纳入试验区范围。从生态功能区入手,区域联合协作,以生态贸易为主,使生态资源化、产业化、资本化、证券化,且以PPP作为机制,特色崛起指日可待。这一试验不仅将建设三峡生态安全屏障,还将为探索生态脆弱区、空心区、边缘区和集中贫困区的区域生态治理提供有益参考。“宜昌试验”二期将扩展至省内神农架林区、十堰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期将向北扩展至湖北、陕西、重庆三省市交界处,向南扩展至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