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临沂商业银行:
帮贫困户栽上“摇钱树”
本报记者 冯举高 通讯员 张小凤

“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得糊口钱。”这句顺口溜生动反映了山东沂蒙地区农民过去的艰辛。为了彻底改变贫困山区“土里刨食”的艰难现状,临沂商业银行改过去单纯“输血”的粗放式扶贫为找准比较优势、紧跟市场需求、做强特色产业、拉动就业增收的“造血”式扶贫,通过提供优惠信贷支持,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企业的成长。

一排排山楂树、梨树在地头铺开,枝头上的山楂、梨子长势喜人。“这是临商银行通过农户存单质押贷的方式向俺们村发放贷款种起来的,这笔钱来之不易,今秋就能盼着果品大丰收了。”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铜石镇的果农刘顺平告诉记者。临沂市平邑县铜石镇有丰富的水果资源,果品以山楂、桃、黄梨、柿子、栗子为主,水果、水果罐头畅销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

为加大扶贫脱困力度,临商银行推出惠农贷、果业贷、农户联保贷、农户存单质押贷等系列涉农特色信贷产品,向从事果业经营的收购冷藏企业、罐头加工企业、果业种植合作社等发放用于收购、储存、加工果品所需流动资金贷款,让不少果农、涉农企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临商银行积极创新组织、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开发适合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贷款专项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精准扶贫助力。”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新需求,临商银行采用“龙头企业+农户+银行”运行模式,重点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去年累计发放该模式特色产业贷款780笔,贷款余额2.31亿元,有效提高了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金融服务网点少、汇款缴费不方便、农资结算难等问题,是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临商银行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向具备条件的县域、乡镇延伸服务网点,近3年新设14家机构中,县域及乡镇占12家,市区占2家。2015年新设立8家网点中,7家全部下沉至县域,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精准扶贫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在资金投入量上,集中投向全市重点打造的“一点两区”及各县区确定的扶贫重点区域,增加支持项目,2015年各县区涉农贷款余额122亿元,增速8.3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17个百分点;在贷款结构上,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资源配置,2015年全年发放中长期贷款80.96亿元,贷款增速38.2%,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

兰陵县向城镇小郭东村村民李发勤一家曾是典型的农业贫困户,过去,种一年地也就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如今,李发勤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羊户,预计一年能收入3万多元。“多亏了临商银行送来的‘致富羊’啊。我年纪大了,又没啥技能,养羊正好。”李发勤说。

临商银行兰陵支行与兰陵县向城镇小郭东村贫困户李发勤、蔡永红、田庆德结成精准扶贫帮扶对子。该行为3家贫困户每户赠送10只羊,并联合小郭东村村委会对贫困户羊圈进行了修缮,通过实际行动,真正帮贫困户养上了“致富羊”。

帮助贫困户栽上“摇钱树”、养上“致富羊”,结合“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宗旨,近年来临商银行加大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的扶贫力度,制定帮扶计划,确保精准扶贫。按照全市深化“结亲连心”活动有关要求,临商银行在前期普遍联系莒南县石莲子镇石莲子村192户群众的基础上,确立了56户重点联系户,定期进行入户走访和电话联络,先后帮扶慰问物资15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