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双目失明,一位失去双臂,两位老人相依相助荒滩植树14年——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郝子朔
上图 老哥俩走在坎坷不平的植树路上。 张 震摄

下图 有电话找贾文其(左),贾海霞就将电话放到贾文其的耳边,他笑称自己就是贾文其的一双手。张 震摄

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拍摄了一部短片,报道了河北两位残疾老人贾海霞和贾文其相依相助在荒滩植树的故事,感动了众多网友。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河北井陉,来到两位老人种树的荒滩。

5月31日,天刚放亮,在井陉县冶里村外的一条小路上,有两个身影结伴向冶河边的一片树林走去。只见二人相扶相帮,步履蹒跚。他们一位是盲人,一位是无手残疾人。这样一条路,他们已经相伴着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整整走了14年。他们在砂石密布的50亩河滩地上,种起了1万多棵白杨树。在这个共同的事业中,两人早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

手眼互助绿化荒滩

每天清晨两人碰面时,无手的贾文其总是用嘴叼起放有铁锤、水桶的筐,架到右肩膀上,用脚趾夹住鸡蛋粗细的铁锹把交给失明的贾海霞,然后是钢钎、水桶钩……一切准备妥当,贾文其总会吆喝一声:“咱走哇?”贾海霞则信手抓住贾文其的空袖,两人便有说有笑地向树林走去……

从村里到滩边,路不难走,只是快到荒滩时,有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老伙计上来吧。”贾文其半蹲下身子,背起贾海霞蹚水过去。一年四季,贾文其都要蹚水过河,多年下来,脚掌周边全是疤痕,“都是冻的,冻裂了再长,长上再裂,几年下来就这样了”。

他们所种的树,绝大多数都是速生杨。没有资金,他们只能采取树生树的办法,从大树上砍树枝做树苗。砍树枝要上树,两个人有手的看不见,不知道树枝在哪,能看见的没有手,上不了树。两人一合计,互为手眼,“一起”爬树。

贾文其把贾海霞带到树下,待其爬树离地几十公分后,便蹲下身去,用肩膀将贾海霞向上扛去够树枝。贾海霞说,“虽然文其一直在下面说,上面就是树枝,没多远了。但我看不见啊,只能一边爬一边摸”。从摸着树枝到坐稳,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之前是摸不着树枝,心里空。这会儿又是树枝太多,心里乱得慌,不知该坐哪根。这时,他就要完全听贾文其的指挥了。“右边点,那根枝子粗,能坐下。左边有一根能当树苗的。”贾文其指挥着双眼看不见的贾海霞。贾海霞小心地摸索着,确定位置后拽出插在后腰的镰刀砍树枝。上树容易下树难,下树时,手脚打滑是常有的事,但很少会摔倒。“虽然看不见,但我并不担心自己会蹬空,因为文其就在下面,他会及时用肩膀接住我。”贾海霞说。

“起初要挖沟引水。现在沟里都种满了树,这里的植被和地表水存量都丰富了,用桶浇就行了。”贾文其说,“就为在沟里种还是在沟边种,我们还吵过架。海霞大哥说要在边上种,理由是我们开条沟太难了,直接种在沟里,等树长大了,沟就废了。我则认为在沟里种存活率高”。但吵归吵,树还是在一天天增多。

让艰难变成坚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01年,两人刚产生种树念头时,村里人并不看好他们:“缺胳膊少眼的,还想种树?”“那块地,不是沙子就是石头。沙子不存水,石头难生根,怎么种树?”

虽然村里人并不看好,但村委会在征得村民同意后,还是将村里冶河边50多亩荒滩无偿承包给他们,并签订了正式合同。

快要动手种树了,他们却还没有树苗。“想起上学时老师教我们‘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就开始四处找柳树。把砍下的柳枝打好捆后,扛回荒滩上种。”贾海霞说。2002年2月至4月,哥俩栽下了800余根柳枝。但到了秋天,却发现只有两棵树存活,这个打击几乎让贾海霞绝望,“当时我真不想再干下去了,多亏文其安慰我,他总结了一大堆我俩做得不对的地方,并说‘来年改进,肯定能行’。正是抱着‘来年肯定行’的希望,我才又坚持了下来”。

2003年,两人种植速生杨取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就这样,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在争执中升华友情,在一次次失利、一声声讥讽中,两人默默地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14年。

14年来,树木越长越多,村民的讥讽也越来越少。现在再提起两人,村里人个个竖起大拇指。70多岁的贾石锁是看着两人成长的,他说:“他俩干得不错,村里人教育孩子都拿他俩做榜样。”

点亮生活的希望

今年54岁的贾海霞,3岁时左眼因眼疾失明。虽然只有一只眼,但贾海霞仍求学至高中毕业,并结婚生子,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3口也算幸福。

2000年,年近4旬的贾海霞因事故导致右眼失明,这个打击几乎将其击垮。那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绝望到了极点:一天,贾海霞年幼的儿子回到家对他说:“爸爸,今天我吃了个橘子。”询问之后,贾海霞得知孩子在街上捡了块儿别人扔下的橘子皮闻了闻,就当是自己吃到了橘子。“我当时觉得连个橘子都让孩子吃不上,还怎么让孩子上学、结婚?那时,我都想过轻生。”贾海霞说。

贾文其3岁时因触电失去了双臂,但他从没当自己是残疾人。贾海霞这样介绍自己的老友:“我与文其年纪相当,小时候玩什么我们都是一起玩,好多时候,我们都忘了文其是个残疾人。”贾文其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从不自卑、更不自弃。见小伙伴们都下河游泳,贾文其也苦练水性。如今,他水性很好,还曾两次救起落水儿童。“一次是用嘴叼上来的,一次是用脖子和肩膀夹上来的。”贾文其轻描淡写地说,就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

得知贾海霞一度沮丧得想要轻生,贾文其便对他说:“我从小就没了胳膊,还不是活得好好的?以后不许再有这样的想法,要坚强地活下去。”

贾文其一直未婚,在村里林业队当过护林员,还在残疾人艺术团工作过7年。面对命运的不幸,他一直选择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待贾海霞状态好转,两人便聊起如何更好地生活。一日,贾文其萌生一个想法,“你有手,我有眼,咱们可以合伙儿种树。现在种下树,等老了就能用来养老”。这句话,给贾海霞的内心照进了一缕阳光。“与其说种树是为了养老,倒不如说,是这个主意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让我觉得自己还有用。”贾海霞说。

只为了享受过程

有人伴,有事干。多年来,两人共种树上万棵,但当年为了挣“养老钱”种下的树,却一棵也没卖过。“小树是我摸着一天天长大的,舍不得卖啊。”贾海霞说。

曾有人对他们说过,这些树值七八十万元,但二人并不动心。“就作为公益林留下吧:一来绿化环境、保护水土;二来能教育我们村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残疾人都能做成一件事,他们应该能做更多!”

站在村边举目望去,50亩河滩已经绿树成荫。

去年年底,村里又把170多亩荒山租给了他们。前些天,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还捐钱为他们在山上建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蓄水池。除了捐钱、捐物,还有人来到村里为他们检查身体,研究实施装假肢、治眼睛的医疗救助。“县里也承诺想办法给我们安上水泵,好从河里抽水。等这些弄好后,我们就又能开始种啦!”两人对未来满怀希望。说起曾经的苦痛,贾文其仍乐呵呵的,“我们每天说说笑笑,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荣誉和金钱只给两人平静的生活带来些许涟漪,属于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春天栽新树,夏季锄草,秋季赶走牛羊,冬天巡查防范火灾。每天往返在家和树林之间,贾海霞、贾文其过得快乐而充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