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33岁的刘若鹏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科学董事局主席。2009年,他在美国首次实现了宽频带超材料“隐身衣”的设计与制备。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引起全球轰动。2010年,他毅然回国创业,带领团队几经努力,实现了我国超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抢占了超材料源头创新科技的国际竞争制高点。
26岁在深圳创办民办科研机构,创业6年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在美国学成归国的青年科学家刘若鹏,如今不仅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还是光启科学董事局主席。从最初创立“隐形衣”概念,到打造超材料WiFi,再到光子支付,他一直在用创新拓展着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并以此推动现实生活的改变。
携原创技术归国创业
刘若鹏自幼对科学创新非常痴迷,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后,他就投入到诞生仅3年的超材料学科研究中。
2006年本科毕业后,刘若鹏师从超材料学科泰斗、美国杜克大学史密斯教授,并于2009年首次实现了宽频带超材料“隐身衣”的设计与制备,让超材料首次具备了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在全球引起轰动。2010年,《科学》杂志将超材料评为过去10年人类最重大的10项科技突破之一。
读博期间,刘若鹏与实验室几名同学及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张洋洋等几位博士经常共话人生。刘若鹏认为,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要回到祖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基于对未来超材料产业的预测,2010年,大家决定回国,在深圳筹备建立光启公司。
他们自筹20万元启动资金,决定进行科研和创业。“光启成立后,我们将自己的定位明确为超材料技术。一切与驾驭电磁波相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超材料技术,而超材料仅仅是驾驭电磁波的手段之一。”刘若鹏说。如今,刘若鹏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超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抢占了超材料源头创新科技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000件,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具有压倒性优势,占全球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用“超材料”改变未来
创立至今,光启一直在用创新拓展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近年来,光启还将目光投向天空。无论是其自主研发的高空平台“云端”号、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还是投资并购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太阳能方舟等,都是在布局空间领域。
对于光启的产业选择,刘若鹏说,“我最喜欢看历史正剧和科幻片。熟读历史,可以知道人类如何选择道路,以此去看未来,会非常有根基;而科幻片中有对未来的准确判断,有很多理性的思考”。
在2012年到2013年间,光启在商业化道路上经历了挫折。刘若鹏意识到,隐形衣的概念也好,超材料的技术也好,都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承接落地。如果说隐形衣是光启在“抬头看天”,那么,光启更需要“脚踏实地”,根据超材料原理设计出成熟的产品并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2013年,光启决定重新规划其产业模式和市场定位。刘若鹏表示,“超材料的核心技术需在应用中发挥作用,使产品方案、形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刘若鹏还不断致力于科技源头创新,形成“研究院+企业+其他创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在源头创新的科研和产业化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6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从一支海归创新团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全球的创新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横跨5大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300多人,主要包括马丁飞行喷射包、太阳能方舟、“云端”号、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海容宽带、超级WiFi、空间悬浮站、智能光子、指纹卡、超级数据链等。刘若鹏认为,创新是把未来带到现在的活动,光启的创新就是通过“设计未来、实现未来、分享未来”实现的。
如果说隐身衣的工业应用与人们的生活相关性不大,那么,光子支付、光子认证、超级WiFi等光启的尖端技术已经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其中,光子支付以光为支付介质,利用手机闪光灯实现数据从手机到POS机的传输,用户无需更换SIM卡或者添加设备,只需要安装软件即可使用,还可以绑定上百张银行卡、会员卡,无需手机网络就可以付款。
2014年4月,光子支付软件嵌入了中兴“星星1号”手机;当年6月,光启与平安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推动光子支付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在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很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让大家体验到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很多场景。比如,用可见光做很多事情,用更智能的WiFi让无线网络信号更好、上网更快等。”刘若鹏说,光启早期推动的很多产品和方案都是新材料(超材料)的工业应用,现在则更加靠近个人应用,给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服务。
以创新“方法论”指导创新
从早期借20万元创业,到如今光启科学在香港借壳上市,马丁公司在澳交所上市,以及拟入主A股上市公司,光启动作频频。今年5月5日,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成立,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以色列设立的科技基金及孵化器。“未来,光启将实现三大技术特征,即深度空间、机器自觉和终极互联。”刘若鹏表示,“未来的供给与需求都是全球化的,因此创造未来、交付未来的资金、团队与活动也应该是全球化的”。
对于短时间内取得的这些成绩,刘若鹏曾表示,这是在经历了“技术上的巨大成功和市场上非常大的失败”后探索出的一个创新公式。在光启发布的《颠覆式创新操作系统1.0》中,他将光启的创新基因进行解码并公式化,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量子原理即产品市场二象性原理、产品市场测不准原理、能级最低原理和能级跃迁原理。
为什么要把创新作为一个方法论来研究?刘若鹏表示,除了作科学研究,他还研究“如何研究”。“我们不是第一天把创新当成方法论来研究,光启的创始团队都是从早期介入到一个领域研究探索,做理论、搭建实验室、做实验、工程化,到产业化,再到建立专利标准,基本上走了完整的源头创新路径。”刘若鹏说,这套颠覆式创新操作系统充满了光启对新科技、技术和未来的思考,“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做第一步时就能看到二十步以后。一个公司要做大做强,需要这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来指导”。
在这一创新公式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刘若鹏推动光启建设了一系列源头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不仅推动自身创新,还为我国超材料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提供支持。比如,组建我国首个超材料技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启还承担了科技部863主题项目“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国家发改委新材料专项、广东省核心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在超材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此外,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也设在光启。由光启领衔,检测监管机构、十余家科研院所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共同起草的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已经发布,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刘若鹏表示,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中国在超材料领域的进展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前沿技术上领先和垄断的惯例,实现了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同步领先。标准的出台也将为航空、通信等众多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