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融天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黎迪士尼:
遭遇“水土不服”窘境
本报驻巴黎记者 陈 博

一提到巴黎,大部分游客脑海中会立刻浮现高耸的埃菲尔铁塔、建筑造型独特的卢浮宫、藏宝无数的奥赛博物馆等一系列“法国名片”式的名胜,巴黎这座城市似乎生来就与艺术、唯美、浪漫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巴黎迪士尼乐园虽然名气不小,但常常被多数游客“选择性忽视”。毕竟,很难想象旅行者会在寥寥数日仓促的艺术游览行程中对米老鼠或是七个小矮人念念不忘。自巴黎迪士尼建成至今,盈利水平始终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其原因并非单纯地因为“风格不搭”。有法国媒体指出,巴黎迪士尼乐园早期设计运营思路上存在一定失误,使得这一著名概念性游乐园在法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窘境。

本地化融入缺陷是巴黎迪士尼开放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法国人对本土文化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巴黎迪士尼在建立之初便受到了法式文化的强烈抵制。当时的法国总统甚至一度拒绝参观迪士尼乐园,不少当地民众也认为,迪士尼带来的是强调商业包装和快餐主义的美式文化,噱头式的叫卖很难赢得法国百姓认同。同时,法国旅游局数据显示,巴黎迪士尼乐园在建立之后的17年中,仅有2年盈利,亏损额一度高达4亿美元。在意识到营销策略可能面临着文化冲击后,巴黎迪士尼有针对性地改进了本土化策略,提升了法国作家Perrault创作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卡通概念在园内的比重,将园区内的主要工作语言由英语变更为法语,但收效不甚明显。法国旅游局负责监控境内大型游乐园游客流量的官员坦言,迪士尼公司在推行巴黎迪士尼计划之初,低估了法国人对文化的敏感与保守程度,若是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到位,那么少数针对迪士尼乐园的示威民众有可能会将“米老鼠滚回美国”的标语更换成“欢迎白雪公主回家”。

营销策略出现偏差也是巴黎迪士尼自诞生至今,仍显得“不温不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巴黎迪士尼开放于1992年,当时的法国经济在经历了战后“辉煌30年”高速发展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本土民众的消费策略更偏重于理性,迪士尼高昂的票价令不少工薪家庭望而却步。虽然巴黎迪士尼随后很快调整了园区票价,但在欧洲整体经济仍然低迷的今天,售价262欧元的双人门票依然显得相当“高冷”。此外,法国人乃至欧洲人对葡萄酒充满了感情,往往愿意在饭后或是闲暇时间“来一杯”,但巴黎迪士尼乐园却出于种种商业考虑,禁止在园区内售酒,这一决策不仅引发了当地游客的不满,也让部分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感到遗憾。此外,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而言,法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数不尽的商店可以购物,巴黎迪士尼内相对缺乏特色的餐饮与纪念品无疑缺乏吸引力,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了法式特色。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清晰地解释巴黎迪士尼乐园的“挣扎”感:巴黎迪士尼近年公布的财报均显示,该乐园的年游客参观量相当可观,以2011年为例,总计有1560万人次入园参观,这一数字相当于同期埃菲尔铁塔游客量的两倍。但同样是这一年,巴黎迪士尼的亏损额达到了1.2亿欧元,累积负债将近20亿欧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