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田中君还立誓要生产14亿双棉袜,让中国人人均拥有一双。如今,这一愿望早已实现,年生产棉袜达到25亿双。要问如何提的速?多亏了互联网。
2005年是东北振兴初期,为适应煤炭资源枯竭后的产业转型,也为了就业需要,吉林省辽源市利用原有的小作坊做起棉袜,形成了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田中君就在此时创办了吉林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不懂织袜的他办起袜业园,主要是做平台。2013年,袜业园已有130多户企业总计2.3万人就业,加上配套就业者已经达到3.5万人,2015年生产棉袜25亿双,实现产值65亿元,产品以棉袜为主、内衣为辅,为阿迪达斯、彪马等代工,同时生产自己的鹿人牌等产品,出口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
辽源市在长春市以南100公里外,是吉林省内唯一不通火车的地级市,交通不便。生产出如此大产量的袜子该卖给谁,怎么卖?田中君打起了互联网的主意,“袜子是快销品。使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就是给这个传统产业插上了翅膀”。
袜业园开始向电子商务领域发力:建起辽源袜业电子园区,瞄准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批发平台,在网上建立了东北首条产业带,建设包装设计、印刷、仓储等配套企业,吸引1012户电商加入,加工企业形成集群抱团闯市场的模式。完整的产业链使袜业园度过了成本持续攀升、产品价格走低的困境。
长春大学毕业生孙笑天则将“互联网+”做得更彻底。他在电子商务园区中成立了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不生产产品,只做包装服务,把袜子卷成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束”模样,16双一个单元,礼盒包装。还有的做成蛋糕形状,作为年轻人送礼物的新选择。孙笑天把手机微信作为主要销售渠道,一年的线上销售额能达到800万元。
和孙笑天相比,辽源第二针织厂的下岗工人李光辉也积极融入了这一产业。他原来负责织袜机维修。听说辽源建了袜业园之后就从南方返乡创业,成立了鑫达袜业公司,注册了“东十一郎”品牌。如今,他拥有140台袜机、100多名员工,在淘宝、阿里巴巴做线上销售,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袜业园通过“互联网+”,实现了7天供应链无缝对接,而一般企业从接单、设计、打样、出品等需要20天。现在很多与买家沟通的事情全部在网上进行。互联网思维又促使袜业园建起了染纱厂,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从辽源至义乌建立了专线物流,再到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形成了“7天供应链”的创新模式。“原来是产品到市场之后看反应,靠推销。现在是网上订购,生产商和零售商实现了信息共享。”织袜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明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