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县地处皖西北,叫得响的名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但同时也是经济小县、产业弱县。这样一个在皖北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响亮而自豪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怎样一个“以人为本”?5月27日,记者从合肥驱车3个小时到达这个有着230万人口的大县。曾经,临泉有着“人口多、经济差”的标签。如今,记者开车从高速出口到县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的路程正好经过临泉县新区——整洁的公路,高水平的绿化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店,正在兴建的工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城镇化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城镇化让临泉人民生活更美好,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来展开,以人为本再集聚产业、增加就业等,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的城镇化必然走向枯萎。”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的一席话让记者对临泉县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了初步认识。
怎样集聚产业?“有人就有劳动力,只要我们把劳动力转化为优势人力资源,我们就能从容地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工业集聚的步伐就会快速推进。”邓真晓说。就在10天前,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区首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为实施振兴皖北战略于2014年9月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合肥市庐阳区与阜阳市临泉县合作共建。当天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还有3.2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这些项目体量大、质量高、带动性强,预计建成投产后年税收达1.6亿元。工业强县,是临泉县“十二五”以来一直坚持的方向。到2015年底,全县规模企业发展到149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
同样的,有人就有市场。临泉自古以来被称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因地处河南周口市、驻马店市、安徽阜阳市三市交会点,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商业辐射功能强。富裕起来的临泉农村市场正成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巨大引擎。据了解,全县居民存款现已高达400多亿元,投资、消费潜力巨大。为此,临泉县按照“城市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农村大超市”的思路,正积极打造皖豫边界商贸物流中心。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内以泉河商城为代表的老市场,存在市场规划布局落后、市场管理混乱、业态分布零散等现象,后续发展乏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彻底改造商贸形象,县主要领导率团,多次赴义乌考察,同时邀请义乌投资考察团来临泉进行详细投资考察,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办法扫除项目落地前的各种障碍,并发展临泉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立临泉义乌国际商贸城电子商务学院。“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里的创业氛围也确实令我们满意。”中泉义乌商贸城总经理葛东风说。据了解,临泉·义乌国际商贸城年初签约,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3亿元,已建设4.2万平方米,未来通过与义乌市场、源头厂家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成本,打造“物美价廉”的优势。
如今,临泉已有的皖浙农贸大市场、泉北瓜果市场、泉河商城等专业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金谷商贸、临泉商都、姜子牙财富广场规模不断扩大,大润发、辉隆建材大市场等建成并投入运营,腾辉国际城、临泉义乌商贸城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融机构日益完善,县农商行顺利挂牌营业,徽商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入驻临泉。2015年,临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2亿元,增长12.8%,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家,新建乡镇商贸中心22家、村级直营店31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注册电商企业10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成功入驻临泉。一个商贸繁荣的临泉正在崛起。
尽管如此,“农”字依然是临泉最大特色。临泉县推动产业集聚,没有忘记仍占地域和人口大部分的农村和农业。2015年,临泉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加快,全县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4万亩,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1个,建成省、市、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60%。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6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7个。尤其是“中原牧场”建设工程深入实施,2015年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621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5%。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带来农村就业结构和居住形态的转变,也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
乡村旅游是临泉正在积极打造的又一集聚人气的产业。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姜尚故里、沈国遗址、民间杂技,还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就在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自然资源正亟待整合。5月初,临泉县与安徽金大地投资控股集团就临泉县旧城改造和城西旅游项目进行洽谈,提出打造“中原旅游目的地”工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努力把临泉打造成皖西北地区旅游大县。
产业集聚、经济发展的指向是惠及民生。临泉县在谋划产业集聚的同时,也在着力补救“三大短板”:
一是补民生短板。2015年33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累计到位资金19.54亿元;落实和完善创业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486人。二是补人才短板。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经费,奖励补贴“985”“211”院校毕业生到临泉就业。着力培育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已培训各类人才8000多名。三是补设施短板。G106、S328、S407、S237等改建工程即将完工;S455改建、汾泉河航道治理等项目正加快推进;集中开工8条国省县乡道路、650公里村级道路;加固改造危桥69座,升级改造县乡道路36公里,实施县道、村级道路网化工程建设34公里、168.6公里。完成阜临路东延、解放北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光明路改造、姜尚大道、文昌路等工程。补齐短板,临泉集聚产业的吸引力就更强了。
“资本与资源优势尽快结合起来,很快就会形成我们的产业优势,有了产业,就有了就业。有就业,我们的城镇化才有人气。”邓真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