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沈丘96%农田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夏”农忙不再忙 全靠农机挑大梁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王向灵 陈玉彬

“三夏”时节,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河南省沈丘县的田间,一辆辆大型收割机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撒欢”,一派丰收景象。

农民有“机”可乘

“‘三夏’农忙不再忙,全靠农机挑大梁。”留福镇种粮大户刘坤站在自家的地头气定神闲,“我原来种十多亩地,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800亩,今年种植小麦740亩。种的地虽然多了,却比原来还轻松,因为现在收、耕、种全程机械化,‘三夏’大忙现在不再忙了”。

这几年刘坤先后投入近30万元,购置了多功能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组建了宏伟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下子置办这么多农机具,多亏了有农机补贴政策,一台多功能收割机原价15.3万元,享受补贴后,我自己只出了8.2万元。”刘坤说。

近几年沈丘县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全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88万元,添置大型农机448台(套)。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种农机械25.6万台(套)、总动力159万千瓦,全县96%农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加快了夺取粮食丰收的步伐。时下正值小麦收割高峰期,全县所有农业机械已悉数上阵,驰骋在田野上。

给秸秆找出路

秸秆禁烧一直是夏收的“老大难”问题。今年,沈丘县“堵输”结合,从为秸秆找出路入手,对秸秆粉碎机、秸秆打捆机敞开补贴,“三夏”秸秆禁烧取得明显效果。

在代营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前面的联合收割机过后,后面的打捆机开始把麦秸打成棱角规范的捆,而后由购销商直接装车运走。村干部代建华告诉记者,打捆机是政府无偿补贴给农机手的,打捆业务对农民分文不收,麦秸捆仍归农民所有,可以直接卖给购销商,也可以联系养殖场、发电厂销售。这样平均一亩地可以为农民增收500元,因此很受农民欢迎。政府的大力支持,既避免了焚烧污染,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黄营村民周立高兴地说,“现在政府多操心、农民就省心。我们不动手、不花钱,秸秆也有了出路,村民再也不烧麦草了。”

留福镇长李志坚告诉记者,农机手凭购买收割机的票据,可到镇上免费安装一台粉碎机。收割机“嫁接”粉碎机就成了新型的“二合一”收割机器,收麦的同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这样等于给土地施了一次“天然”肥料,又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控”技术促夏种

在沈丘县一些乡镇记者发现,很多大型收割机都是“收、耕、种”一条龙作业,前面麦子收过、秸秆粉碎还田,后面玉米等农作物已点播完毕。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控肥、控水、控药的“三控”技术在夏种中推广开来。

这离不开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的付出。沈丘县主要负责农业的副县长马伟告诉记者,“三夏”时节,县乡干部及农业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全县22个乡镇,宣传推广玉米深松施肥精量播种、农机深松、秸秆综合利用和玉米管理新技术,共制作流动展牌10块,编印明白纸4000余份,现场解答1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控肥、控水、控药的“三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应用,为夺取秋粮农作物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