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表演绽放国际舞台
本报记者 李 哲
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俄关系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图为1月1日,中国济南市杂技团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首场商演。
(新华社发)

编者按 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树立当代中国新形象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推手。中国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就要找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新角度,实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才能向世界提供更具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文化产品。本报特开设“中国文化走出去”栏目,专门讲述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文化故事。

受世界低迷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全球演艺市场近年来不甚乐观。即便如此,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仍累计派出17省(市)共2300多位演员,在海外150余座城市举办大中小型各类演出近4000场。这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演出艺术的国际魅力,中国的经典剧目正走上国际舞台,走进世界观众的心里。

选择最优秀的中国艺术

“在你们国内能演1000场的优秀表演,拿到美国来一样能演1000场。”在谈到美国观众为何如此喜爱陌生的京剧艺术时,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院长肯定地说,能成功“走出去”的剧目必定是质量最上乘的优秀表演。

“不能带着平庸的作品出去,我们一定是带着中国最优秀的作品‘走出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说。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也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拿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交流价值的项目及其代表人物。

在把控演出质量的同时,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实例,几年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美国演出公司合作组织了上海芭蕾舞团的一次北美巡演。考虑到国际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主办方特意准备了两台节目,分别为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法国的芭蕾舞《仙女》。最后北美那边选择的结果出人意料:点播了28场《梁祝》,只选了4场《仙女》。这充分说明,外国观众并不仅仅想观看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更希望欣赏到与众不同的东方艺术。

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份额最高的中国演艺产品非杂技莫属。近年来,在“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坚持中,中国杂技无论是在参与国际赛事,还是对外访演交流,以至遍及全球的商业演出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以重庆杂技团创排的《木兰传说》为例,该剧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蓝本,融合了杂技、舞龙、武术、川剧变脸、魔术等不同艺术形式,在服装、道具、节目设计、剧情衔接上下足了功夫。这台浓浓中国味儿的高难度杂技表演先后赴多个国家商演近千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纪录和口碑。

融入最普遍的国际表达

“70多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讲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能唱人家听不懂的东西。”张宇说,文化“走出去”不是自说自话,必须具有国际表达能力。

“文化‘走出去’,需把握好我国文化产品与接受国民众在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经济制度、生活习俗,特别是语言方面的差异,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融合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

有着丰富海外演出经验的琵琶演奏家赵聪直言,在某些地方,如果不按照当地观众的审美习惯来演出,就很难打动他们,而文化要真正实现国际影响力,首先得让对方理解才行,这一点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

反观国内,道理相通,“进入咱们中国的作品,一个是音乐,一个是舞蹈,这两个是不用外语就可以看得明白的。而像美国语言类的脱口秀再好,拿到中国来也不会成功”,张宇认为,我们在精心选择带出去的节目时,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欣赏习惯,尽量选择世界共通的艺术语言,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欣赏障碍。据他介绍,“这些年传播比较成功的是舞剧、舞蹈、音乐,包括民族化的芭蕾舞,相比之下,语言类的就有一定难度”。

所谓国际表达,不单是艺术形式的问题,情感的共鸣更为重要。“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文化产品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瞄准了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宣扬的是真善美等容易引发广泛共鸣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好莱坞大片虽然夹带着美国的价值理念,但核心价值观仍是“正义、勇敢”等价值观。

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只有碰触到人类必然的命运和情感,才能走进异国观众的心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列举了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功的几出舞剧:“在欧美大受欢迎的《妈勒走天边》体现了追求幸福、追求理想的奋斗历程,在日本一票难求的《朱鹮》讲述了环保和友谊,颇受法国人喜爱的《红色娘子军》则契合了当地观众追求自由和革命的文化心理。”

展开最精心的营销推广

酒香也怕巷子深,何况面对的是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陌生市场。记者了解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赴美前,在纽约哥伦布大道、纽约主流媒体、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微信、纽约环线观光邮轮……主办方以各种方式向美国大众广而告之:中国顶级京剧艺术家来了!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甚至专门开办了一场讲座,向美国大众普及“白蛇传”的故事,他风趣地告诉大家,白素贞最后成功诞下一子,这一子是人不是妖,让讲座听众们“松了一口气”。这样全面而到位的前期铺垫对该场表演的成功一定是功不可没的。

“对美妙的事物,人都会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如果缺少共鸣,一定是因为介绍得不够到位。在这上面狠下功夫,做深做透,我相信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推广了无数成功演出的张宇说,我们一定要善于在渠道上下功夫,用人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述和介绍我们的东西,因地制宜地去作好传播和推广。

如何才能成功推广?市场的手段恐怕最为有效。“无论是当年的梅兰芳访美,还是现在‘走出去’的许多文化演出,第一考虑也许不是商业,但是为了实现最好的文化传播效果,用市场化运作可能是最接地气、最能够实现实际效果的方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说。

要变“送出去”为“卖出去”,变外国民众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事实上,“掏钱来看”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张宇举例说道,按照市场化、本土化、品牌化的方向,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美方合作推出了“天下华灯”品牌,将大型中国灯展、舞台演出、非遗展示、游乐设施、特色风味小吃、纪念衍生品销售整合为一体,融入当地观众的生活,效果十分显著。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天下华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举办,购票入园观众已经超过35万人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