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吸费APP不能卸载了之
余明辉

工信部近日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对43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了技术检测,共发现不良软件29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工信部提醒,手机中若有这些APP,应尽快卸载、删除。

应该说,管理部门如此提醒告知广大消费者,能够起到一定警示作用,防止消费者继续被恶意“吸费”,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就现实等各种因素看,对于恶意吸费APP,绝不能仅仅是提醒、告知了事。

此次公布的恶意吸费软件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发送短信,甚至还有恶意“吸费”等方面的问题。显然,这已不仅仅是消费者未进行自我信息保护、消费前未认真审查消费提示等问题,而是经营者涉嫌恶意营销、消费欺诈,违规使用甚至暴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等多重违法违规。按照我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个人隐私保护法规等的规定,需要价格、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查处。

就效果来看,“提醒、告知”的处理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关于公布、提醒消费者恶意吸费APP等软件的行动,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不止一次。按理说,经过多次的警示和曝光后,相关的恶意APP应该有所收敛、积极改正才对,但遗憾的是,被点名之后,此次仍有如此多的恶意APP上榜,而且还有一些是再次上榜。所以说,仅靠曝光提醒,“挠痒痒”般的处理,很难阻挡经济利益驱使下某些恶意APP继续作恶。

作为恶意吸费软件,其完成恶意吸费等违法违规活动,固然与软件的开发者、上线运营者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相关电信运营商也负有重要监管责任。如此众多的恶意吸费软件的存在,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批发布上线的?上线后有关部门是如何进行日常监管的?面对恶意吸费等APP软件,绝不是提醒消费者卸载、删除就能万事大吉,相关部门还应深入查处,改进工作,把相关责任落实清楚、相关处罚执行到位,更好地遏制吸费APP软件泛滥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