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尽其精微 而至远境
——记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人朱军成
朱军成在工作室。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 彬

“尽其精微,而至远境”,大致由《中庸》里“致广大而尽精微”演绎而来,通常寓意工笔画的创作境界。当《经济日报》记者站在江苏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绣传承人朱军成刺绣展厅,被一幅幅刺绣作品所震撼时,脑海里首先蹦出的就是这8个字。

把作品绣到极致

初识朱军成,缘于一次偶然的采访。那次到扬州出差,当地人介绍说,我带你见一见我们宝应“扬州市十大能工巧匠”获得者,这个工匠是个男“绣娘”。

他就是朱军成,扬州宝应绣的创始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人。他曾主持绣制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大型主题壁挂《浦江两岸尽朝晖》,作品《橡树林》《放牧》《父亲》《母爱》等分别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各种奖项……

朱军成与刺绣结缘,源于一次旅游时的参观。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去当代刺绣大师杨守玉研究所工作室的情景,“一看到绣棚上的画,我就惊呆了,这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刺绣,远看是一幅油画,近看却比油画多了一份光泽与丝理效果”。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听说“乱针绣”。

“我对具有如此艺术特色的刺绣肃然起敬,这种刺绣已把民间绣娘普通的手工活上升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的艺术。”朱军成说。

在朱军成看来,这种具有强烈艺术效果和表现力的刺绣,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绣娘所能独立承担和完成的了,也不是通常机绣流水线生产所能替代的。这既是对刺绣经典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更是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最佳载体。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从那时起,朱军成开始把刺绣做到极致。

针对传统乱针绣对质感和特征表现力不足的问题,朱军成采用冷暖对比着色,突破传统单调的套色作色方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明快,先后创造出12种新针法,极大地拓展了乱针绣表现范本的空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父亲》中,一位生活在黄土高坡的老农,面色黝黑、嘴唇干裂、满脸皱纹,捧着粗碗的双手令人震撼。那一脸的风霜与沧桑,那诚惶诚恐、充满期盼的目光,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朱军成经过长达8个月的精心构思,在绣制过程中精益求精,运用较短的井纹针,利用线的粗细、长短的变化,细致逼真地刻画了农民的头巾、粗糙的碗、面部、手部、颈部的皮肤和皱纹、额头眼角鼻尖上的汗珠。站在作品前,你能够体察到农民内心的凝重和深沉,依稀感受到农民沉重的喘息、青筋的跳动,嗅出劳动者身上特有的汗腥味。

而在之后创作的另一幅作品《母亲》中,朱军成展现了他对原作品神韵的准确把握和刺绣技巧的娴熟运用。他以针作笔,以线设色,不求逼肖,而是注重注入自己的针法特性。与《父亲》一样,《母亲》也是一位饱经沧桑、满脸皱纹的老人,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善良、质朴、耐劳的代表。但相对于《父亲》,创作的重点不仅是通过肌理的粗糙展现沧桑,更要突出《母亲》的慈祥和幸福。因此,他在针线的交叉、长短、角度变化上都有所创新,使针法生动活泼,皮肤虽然布满皱纹,但细腻光泽,充满了慈祥、幸福、平静的光彩。

相比于这些获奖作品的创作,朱军成更乐于谈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绣制《浦江两岸尽朝晖》主题壁画的经历。这幅壁画高度为5.05米,长度11.26米。“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十分忐忑。因为我从来没有绣制过尺寸如此巨大的画卷。”因此,从画稿的设计、绣布的选料、绣棚的搭建、绣画的分卷、绣匠的分工与配合、针法的创新和布局、远中近景色彩的效果及不同手法、不同针法的统一,甚至到绣画的装裱,每一个环节都追求完美,做到精细管理、精致创作。经过96人的日夜赶制,耗时整整三个月完成了任务。回忆起这段经历,朱军成感慨不已,“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刺绣,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无限荣耀的事”。

在传承中创新

再见朱军成,是在去年10月的“北京798艺术节”上。艺术节期间,由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政府、北京798国际艺术区管委会等联合举办了“中国苏绣工艺美术大师——朱军成作品展”。这次由宝应县人民政府牵头主办的作品展,并不仅仅是推广宣传朱军成的艺术作品,而是宝应县政府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新举措。

这次接触,朱军成更多的是谈起如何发扬宝应刺绣特色,做大做强地区特色产业,实现新时期“中国梦”的话题。

早在1991年,朱军成就组建了扬州宝应鲁垛工艺刺绣厂,带领20多名本地“绣娘”工匠一起创业。1998年,朱军成组建了扬州宝应华艺苑刺绣研究所并任所长。目前,研究所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400余人。

“仅在我的老家鲁垛镇,就有3000多人从事乱针绣相关行业。”朱军成笑着说,“我们宝应可不只我一个绣娘工匠”。据介绍,鲁垛镇的扬州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已经吸纳656名绣娘工匠工作,年营业收入2800万元左右。

为推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宝应县人社局于2014年10月27日举行了“朱军成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这一举措,既是对朱军成多年来在艺术创作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朱军成下一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朱军成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更激情满怀。他强烈地感到,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带头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为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引领效应,团结同行人才,加强课题研究,为县重点特色产业研发推广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充分发挥传承效应,引领带动青年骨干人才快速成长,加快挖掘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专家人才;充分发挥辐射效应,运用专家特长,专业优势,聚拢乱针绣人才资源,整合推广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整体水平。

入行几十年来,朱军成感受到了传统工艺面临的传承困难、人才流失等挑战,“让艺术成为产业才能解决传承问题,让产业支撑艺术才能让艺术走得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