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下游一体化确保质量安全可控——
放心奶要靠产业链通力合作
本报记者 常 理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牛奶生产国,奶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奶业国际竞争的日益深化,国内奶业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国产奶总体向好

我国已成为全球奶业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奶类产量3900多万吨,乳品产量2700多万吨,乳品进口160多万吨,折合成原料奶,奶类消费总量5000多万吨。同时,奶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目前,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将近50%,比2008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机械化挤奶率超过90%,牧场管理更加现代化;散养加快退出,牧场加快升级,产业模式不断优化。

“由于我国奶业发展历程比较短,不可避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3年奶荒,供小于求,出现了高奶价。2014年以后直至现在,主要还是市场增长缓慢的问题。”近一段时间,奶农倒奶、卖牛的现象时有发生。谷继承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营者自身的问题,也有养殖大环境的问题。要通过各种办法,让奶农渡过难关。

他认为,要促进奶业健康发展,首先在养殖方面要有降本、提质和增效之策,在加工方面要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结构;其次,乳企与养殖者要建立起契约关系,对于乳企因收购生鲜乳而过剩的,应给予适度补贴;要确保乳品安全,让国人喝放心奶,放心喝奶。

奶类消费潜力大

从消费水平看,我国人均奶类年消费量从2000年的7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33.8公斤,但距离亚洲平均水平75公斤和世界平均水平110公斤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改变、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奶业发展前景广阔。”谷继承告诉记者,这也意味着国产奶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

按照农业部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国奶产量将达到4080万吨,年均增加40万吨;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比现在提高15个百分点,使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主导力量。

对此,谷继承表示,要加快奶业一体化建设,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只有通过一体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多方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真正解决“种养加”、“产加销”不协调的矛盾,进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的更加可控。同时,要加快现代奶业建设,这是我国奶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奶业“小、散、低、差”的矛盾。具体而言,从养殖方面,要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从加工方面,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让百姓喝上放心奶

当前,国内市场上进口液态奶销量很好。对此,谷继承认为,无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卫生安全角度来说,奶制品都是越快进入人体越好,国外乳制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与这一营养原理有悖。未来奶业的发展方向是巴氏奶。

巴氏奶有哪些好处?谷继承说,巴氏鲜奶是采取低温杀菌工艺加工而成的,最大限度保护了营养成分不受损伤;其次,巴氏鲜奶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奶中虽然量很小、但种类很多而且功能强大的活性物质;第三,发展巴氏鲜奶可以增强民族奶业的竞争力,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液奶消费量中巴氏奶占绝对数量,而在我国所占的比率虽然不断增大,但离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发展巴氏鲜奶可以促进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一体化建设,以及推进奶源基地的建设,近而保障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巴氏奶,绝非排斥常温奶。受国情的影响,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常温奶都会占据市场较高份额,都是改善国人营养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民族奶业竞争力。”谷继承认为。

此外,饲料品质也直接关系到奶品的质量。“好畜只有吃好草、用好料才能产好奶、产好肉。”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说。

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黑龙江、内蒙古等10省区,选择了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

“去年粮改饲计划种植150万亩,实际落实了286万亩,收储优质饲草料995万吨,超出了预期目标将近一倍。目前,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了8吨,生产1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元。乳蛋白等质量指标也有明显提高,肉牛饲喂全株青贮饲料每出栏1头节约饲料成本1000元,说明养殖效益提高了。”马有祥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