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等靠要 帮勤不帮懒
脱贫选对路子还要换“脑子”
本报记者 曹力水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党委书记田达春说:“我们乡有贫困户800多户,大家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烈。本以为扶贫贷款对他们而言是及时雨,但由于缺少致富门路,不少人不敢拿。”

“真正脱贫还得靠产业带动,走市场化的路子才有可持续性。产业发展好不好,龙头企业是关键。”麻阳县扶贫办主任向杰说,龙头企业有资金、完善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良好的信誉,他们能够给贫困户提供好的项目。

为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麻阳县扶贫办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出台了扶贫经济组织管理办法,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组织认定为扶贫经济组织,引导其参与扶贫产业开发。截至今年4月底,麻阳县已认定26家扶贫经济组织,带动全县4000多户贫困农户发展扶贫产业,合作的贫困农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记者了解,一些银行通过引导贷款资金投向,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推出“双联惠农贷款”,资金的63.8%投向了养殖业,29.1%投向了种植业,促进了牛羊养殖、果蔬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县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片带发展趋势。通过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政策,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全省农民增收约2个百分点以上,带动藏区农民增收约5个百分点以上。

三益村位于甘肃临洮县太石镇北部山区,属于干旱山区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16户。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撂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农户经济情况不容乐观。2015年8月,甘肃银行临洮支行承接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后,与当地村委会、驻村干部积极商讨,探索精准扶贫帮扶路子,帮助贫困群众用好专项贷款资金。

为了让贫困户用好款、见效益、可持续,甘肃银行鼓励村上致富带头人成立富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贷款后入股合作社,采用“政府+富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的模式向三益村105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25万元,整合当地荒山荒地,规模化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已建成蔬菜大棚66座并已投入使用,给贫困群众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并由合作社统一销路,目前贫困户仅入股分红一项户均收入近3000元,承包蔬菜大棚的贫困户收入超过1万元。

“近年来,国家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有技术、有想法的贫困群众已基本实现致富。群众摆脱贫困,除资金扶持外还需要多措并举,帮他们转变思想。”向杰说。

一位扶贫干部给记者举例说,在个别落后地区,群众观念相对陈旧,他们把扶贫等同于“救济”。在获得生产资料后,一些人会拿去换酒喝,或拿扶贫资金盖房子,造成了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培养贫困群众对资金的认知,比资金支持更为迫切。”广东银监局副局长任庆华说,金融意识的欠缺,会延缓脱贫进程,还可能导致返贫现象。

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移,正成为银行业机构的共识。一位银行人士说,放款以后甩手就走肯定不行,银行业要发挥带动、引领功能。湖南银监局以麻阳县石羊哨乡谭公冲村为试点,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引导、金融支持、扶贫资金担保”的创业脱贫之路。

麻阳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杨文德说,金融产业扶贫改变了过去单纯发放扶贫资金或政府大包大揽的扶贫模式,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以产业带动,帮“勤”不帮“懒”,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落后观念,完成由“帮我扶贫”向“我要扶贫”的思想转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