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16年至2018年担任东盟协调国。新加坡常驻东盟代表团大使陈汉成近日到访中国,继续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经济日报》记者就东盟一体化进程和东盟—中国合作前景等问题,专访了刚刚结束中国之行的陈汉成。
记者:您如何评价东盟一体化进程,尤其是东盟经济共同体宣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
陈汉成:东盟一体化尤其是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是“一段正在进行并将继续向前的旅程”。在货物贸易方面,域内货物已实现自由流通,成员国消费者对货物质量和价格的选择余地更大了;在服务贸易方面,自1995年东盟服贸自由化一揽子政策出台以来,在《东盟服务协定框架》下已形成9套相关政策,制度透明化、商业渗透率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医生、建筑师、导游等专业人士在域内执业情况大为改善;在投资方面,《东盟全面投资协议》的签署和执行有力地促进了域内资本自由流动和商业环境改善。总之,东盟对降低非关税壁垒、促进地区经济融合、实现各国均衡发展的承诺是一以贯之、逐项落实的。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与东盟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
陈汉成:自1991年东盟—中国对话关系建立以来,这一合作关系健康发展,始终是东盟最活跃、最具实质性的伙伴关系之一,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领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在与东盟的长期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和“以东盟为中心”两大原则,在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防长会议等一系列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自2002年东盟与中国率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方经贸往来日趋广泛和深入,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贸易规模已增长了近50倍。近年来,双方合作关系从经济合作扩展到农业、信息和通讯、人力资源、能源、交通、教育等11个领域。
记者:您对东盟域内外继续深化合作有何建议?
陈汉成: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难免会影响亚太地区的经济状况,但这并不是东盟成员国第一次必须团结以应对经济困难的挑战。经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东盟制定了《2020年远景规划》,以打造稳定、繁荣、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为宗旨,持续发展战略产业,改善经济结构、深化经济融合。即便在东盟经济共同体宣布成立后,这一发展方向也不应动摇。域内方面,“东盟对外单一窗口”制度和自助认证系统作为改善商业环境的创新,对促进地区贸易便利、降低贸易成本、削减行政负担等具有重要作用;域外方面,东盟“10+6”机制尤其是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完成在即,一个更加现代、全面、高质量、互利共赢的域内外经济合作格局逐渐成形,对东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东盟—中国合作在此背景下更是潜力无穷。今年双方将共同庆祝对话关系建立25周年,《东盟—中国行动计划》在此时得以完成并将为未来5年的战略合作指明方向。
记者:您认为新加坡与中国在“东盟+伙伴国”框架内可开展哪些务实合作?
陈汉成:中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并扮演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这对东盟是重大利好。尤其是“一带一路”这一互利共赢的重要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等倡议高度吻合,对地区经济融合尤其是基建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杠杆作用。作为东盟协调国的新加坡对此表示欢迎。例如,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效满足东盟国家对高质量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新加坡欢迎并成为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东盟成员国,积极参与亚洲基建市场的中国企业也可将新加坡作为“扬帆起航的金融港湾”;除了加强陆海互联互通,航空领域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新中两国可携手推动《东盟—中国空运协议》尽早签署,实现双方“蓝天下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