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明天使
——记创立何氏眼科医院集团的何伟、何向东兄弟
本报记者 孙潜彤
▲ 何伟为眼病小患者细致检查。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 何伟阐述他的梦想——建设一座“光明城”。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开栏的话 如今,回国就业创业,正成为许多中国留学人员的发展选项。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52.37万人,学成归国人数达40.91万人。其中,不少海归人员放弃国外的高薪,选择回国就业创业,用自己的所学和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在各行各业演绎着精彩的故事。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留学回国人员们将自己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宏图伟业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日起,我们将笔触对准这些留学回国人员,为您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描绘了盲人对光明的渴望。我们能体会失明的痛苦吗?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在“我是你的眼”角膜捐献倡导活动中动情地说:我们拥有的光明,赛过世间一切珍宝,不可买卖,却可分享。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门球冠军王秋贤每年都不忘给她的亲人送去问候。她说,是亲人何大夫让她拥有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王秋贤和父母都是盲人,生活窘困,无力支付高昂手术费。为此,何伟二话没说,免费为她做手术。揭开眼罩时,五彩世界呈现眼前,王秋贤一下坐到了地上,无比激动!术后,王秋贤收获了爱情,但刚出生的女儿不幸患上先天性白内障。依然是何氏眼科为她的女儿送来光明。“光明有天使,派的就是何大夫呀。”王秋贤说。

爱,不能等待

“我爱这片黑土地,待到离开才知道,越来越爱。”何伟忆起30年前,作为中国政府唯一公派的眼科学留学生,东渡日本,入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本来,何伟和弟弟何向东已在日本打拼成为“成功人士”。论学业,何伟最早发现“双极样细胞”存在并提出视网膜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理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引起轰动。九州大学评出的“十大校友”中有两位中国人,一是郭沫若,另一个是何伟。论收入,两兄弟均获得了眼科医师资格,收入越来越丰厚,过着安定、富足的日子。

仿佛乡音在召唤,上世纪90年代初,何伟随日本援华医疗团回到中国东北义诊。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所有的巡回义诊,先后18次,每次10天。看到等待就医的乡亲排起长队,听到一声声掏心窝子的渴盼与感念,何伟的心再也无法平静。能治一个是一个,可即使手术不歇气也做不过来——患者太多了!只好每人先做一只眼睛,另一只约到明年。每次离开都是不舍,一双双手握在一起不肯放开:“大夫,明年您还来吗?我还有一只眼等着您呢!”

黑压压的人群中有一对爷孙,孩子见到何伟就抱住他的腿:“救救我爷爷!”原来,孩子的父母因故去世,只剩和爷爷相依为命。可爷爷得了眼疾,家里那点薄田也种不上了。孙子从广播里得知义诊专家免费为穷人看眼睛,乐得直蹦。爷孙俩翻山越岭走了10天,又在医院门外排队蹲守了3天。孩子对希望的执著让何伟动容,已收工的他再度布置好手术台,为老人做了复明手术。

那一晚,何伟失眠了,眼前总闪现着那爷孙俩的身影。回国办平民医院,为父老乡亲治眼睛!这念头如潮水般不停拍打着心岸,似乎刻不容缓。何伟变得坐卧不宁。他说服妻子付丽芳,说服弟弟何向东,说服不停流泪点头的弟媳富岛和美。最大的需要在哪里?在贫穷之际还挤出外汇供养我们的祖国。有何不能放下?走,这就走!

1995年,何氏兄弟携全家离开日本,回到祖国。同时带回来的,还有4个集装箱,不是家具不是汽车,里面全是眼科仪器设备,兄弟俩把在日本8年积攒的家底全换成了这些。当他们踏上熟悉的黑土地,拌着苦的甜,和着泪的笑,似乎刚刚开始。

1995年底,何氏眼科医院开业了。这个中国大地上最早获批的民营眼科医院是那么与众不同。那般窄小,租借儿童医院100多平方米的一间小房子,挂号,看病,发药,都挤在这间小屋里;那般先进,堪称填补国内空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眼底激光和玻璃体切割三大临床技术,也诞生在这间小屋里;那般赤诚,别的民营医院在工商局注册,而他们在民政局,是非盈利机构,所有收入用之于民。

何伟、何向东想法简单,咱就是给看不起病的父老乡亲免费治眼睛,用的是最先进的眼科技术,咱做公益不挺好吗?

患者多起来了,可大多是辗转多家医院的疑难病症,到何氏眼科碰碰运气。

决心靠技术和良心闯天下的两兄弟玩命了,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不光给人看眼睛、做手术,接待员也做,勤杂工也做。

“灼烧我心的是患者对光明的渴望。”何伟说,现在医院每天都派出公益筛查队,上山下乡走村入户做义诊、做宣传,让更多边远的贫困百姓知道,辽宁沈阳有这样一个地方为他们免费治眼病。

辽中县农民刘普元由村支书做担保,才不情愿地让何氏眼科义诊医生给治眼病。真神奇!白内障手术全程仅几分钟,切口小得看不出来,无痛无血还不用缝!这样的技术刘普元连听都没听说过。5月16日,再次来到何氏眼科的刘普元感慨连连:“白内障真的没了,还是免费给治的。我把亲戚也领这来看病了。”刘普元现在到处说何氏眼科这好那好。

情,撒向大地

免费?那医院怎么活?图啥呀?这问题,何氏兄弟显然不知回答过多少遍。

原来,何氏眼科对贫困户、低保户免除需要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对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正常收费。用正常营收贴补公益医疗,何伟在国际防盲大会上介绍的这个“中国防盲模式”广受好评。何伟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当选国际眼科委员会委员、国际防盲协会西太平洋地区主席。国际防盲协会负责人修·泰勒教授的贺词简单:你的公益心,世界看得见。

何氏眼科的名声是一步步干出来的:创立20年来,为辽宁近80%的眼病患者送去光明,48%的手术属于公益免费,累计为贫困百姓减免1.97亿元医疗费用……

不图啥,一技报国,精神愉快。何伟反问:“你说‘两弹元勋’邓稼先图啥?不计功名甚至不计生死,哪怕生命凝成一瞬的光芒,也要照亮脚下生养我的土地。和前辈比,我远远不及人家的境界。”

何伟还讲了一件让他感动不已的故事。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由20人组成的全国首个爱心流动医院,奔赴四川受灾严重的绵竹市。医院所在的流动车上配备了何氏眼科捐赠的价值15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药品等。一天,几个战士扶着一个眼睛包着纱布的战友焦急地跑进来,“快救救我们的战友”!这名受伤战士在救灾中不小心被高温铁屑伤到了眼睛,忍着剧痛,仍在救灾一线工作了三天四夜,直到眼前一片模糊。何伟发现,飞溅的铁屑已深深嵌入战士的眼角膜,伴有灼伤并发感染,若角膜穿孔,眼睛内容物流出,那眼睛就保不住了。“马上手术!”经过紧急准备,何伟亲自为战士做手术。“我记得最清的是战士在手术后说的第一句话,他问我,现在还能不能回到救灾现场?”手术成功的何伟再也控制不住热泪,“我们的战士多可爱啊”。

在何氏眼科,每位工作人员都记住了何伟的叮咛:全心全意对百姓好,百姓说好才是好。何伟认为,你若捧出一颗滚烫的心,别人终会感到你的善意。这些年来,坎坷越来越少,何氏眼科分院落户哪个城市都是一路绿灯。“党和政府信任咱,老百姓欢迎咱,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何伟说。

愿,生出翅膀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抓住更多“对百姓好”的建言机会:让孩子远离“电子保姆”;设立中国角膜捐献日;医疗资源要向农民倾斜;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看病贵……

光说不练非好汉,何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做起来。他心中有一座宏伟的“光明城”。

卖房子贷款建大学!何伟的举动不仅让外人不可理解,就连何向东都觉得跟不上。何伟自有道理:中国的眼疾患者为数众多,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只有培养更多年轻眼科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才是治本之道。中国第一所民营医科院校——辽宁何氏医学院,就在何氏眼科背负的债务之上漂亮地建起来了,如今师生8000多人。后来,何伟两兄弟创立了何氏眼科医院集团。

何伟的中国梦一旦插上翅膀哪里停得下来?他还要建一个全产业链的眼科学研发创新基地,实现医疗、教育、产业、科研、公益为一体的光明城计划。如果高端技术自主研发做成了,不仅能降低进口药价,诸如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这些眼科的不治之症,也将照进治愈的曙光!目前,基地已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领先突破,干细胞技术已在何氏眼科应用于临床,这在中国眼医学界还属首次。与东软集团等合作的智慧医疗项目,已初步实现对农村边远地区患者的远程诊治。

说不清为啥那样急,何伟只举了一个例子。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每年因角膜病致盲约400万人,这些患者中的75%本可以通过角膜移植复明。但因角膜供体严重匮乏,我国每年仅能完成约5000例移植手术,不到患者总数的千分之二。“让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至少得从我做起。我和爱人商量好了,身故后不仅捐角膜,还要捐眼球,1个眼球能救6个人呢。”何伟语气淡淡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