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副部长杨文宗:
只为留住历史容颜
本报记者 雷 婷
上图 杨文宗(中)正在为学生进行文物修复现场教学。

下图 杨文宗正在进行壁画修复工作。 (资料图片)

2015年8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定为故宫《院藏壁画保护修复合作项目》的唯一合作方。故宫博物院希望通过此项合作,培训有修复经验的壁画保护人员,同时为故宫建设壁画、油画、唐卡保护修复实验室做准备。

故宫博物院之所以选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馆有一位壁画修复大师,他就是该馆壁画保护部副部长杨文宗。

1963年出生的杨文宗曾经是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省博物馆工作,从此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参与、负责的修复项目涵盖古代壁画、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砖石材质等多项内容,先后参与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秦代大型青铜龙、唐鎏金铁芯铜龙的复原修复;作为我国首次派遣赴海外修复流失中华文物的专家组组长,他主持完成了昭陵二骏等修复工作,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小浪底水库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一座宋代古墓意外现世,其中有一处精美的墓葬壁画,亟待抢救性发掘。接到求助信息后,杨文宗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工作。一边是哗哗上涨的水面,一边是需要大量揭取的珍贵壁画,时间告急!更糟糕的是,由于周围的村庄早已因库区建设拆迁搬离,墓葬现场荒无人烟,修复人员连借宿的地方都找不到,更别提做饭烧水了。可杨文宗顾不上这些了,他带领团队在一处废弃的窑洞住下,开始了修复工作。

杨文宗告诉记者,壁画揭取工作就好比做手术,技术要求极高,且工序繁复,是个水磨工夫,可大水不等人,夜以继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有一次,他独自对一处壁画进行收尾工作,等到完工时,天已经黑了。他深一脚浅一脚地翻过几道山沟,回到临时的住处一看表,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就这样,经过数月的紧张工作,他们终于赶在墓穴被淹没之前完成了全部的文物抢救工作,墓中的壁画均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文宗在古壁画保护上的技艺愈发精湛。他告诉记者,对于古壁画保护必须要耐心、细心。就好像医生,在进行治疗前,先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而后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再之后才是着手治病,古壁画修复工作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先对壁画进行预加固,比如在酥松的地方注入加固剂,使其表面稳固,对起翘、脱落的边缘进行填补等,而后才能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为壁画‘治病’。”

2014年,文物部门在陕西南郊发现了唐代名相韩休的合葬墓,墓室壁画在当年一经亮相就引起巨大轰动。这不仅是因为韩休本人的历史地位,还因为其子韩滉是传世名画《五牛图》的作者,他墓室里的山水画也是目前发现唐代最早的独屏山水画。

当时,陕西省文物部门第一时间决定对壁画进行保护性揭取和搬迁,负责这一工作的就是杨文宗。

墓室内的壁画虽然精美,但损毁严重,杨文宗带领五六个文保人员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用棉签蘸着蒸馏水和专业洗涤剂,将壁画表面的泥土、霉菌等一点点清洗干净。而后,他们又喷洒特殊药水,对壁画空鼓部位进行加固,提高壁画强度。做完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揭取工作才能开始。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壁画,杨文宗决定采用传统方法。他先让助手们将事先准备好的宣纸,逐一平铺在壁画表面,而后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涂抹胶水。杨文宗介绍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胶水,是从桃树的分泌物中提炼而成,天然无污染,并且已经被证实是揭取壁画最合适的胶水。由于涂抹了胶水,壁画被牢牢地粘在宣纸上。不论是保存完整的部分,还是碎块碎渣,都不会因为揭取而脱落。

用传统方法揭取壁画是一门依靠经验和感觉的手艺,选取的角度、力度都必须高度精确。经过缜密的测算,杨文宗用手铲一点一点地作业,薄薄的一层壁画就这样从墙体上剥离。

终于,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杨文宗及其团队圆满完成了韩休墓壁画的保护、揭取及搬迁工作。

揭下壁画不易,修复壁画更难。

记者前来采访时,亲眼目睹了杨文宗及同事们的修复工作。杨文宗告诉记者,在揭取的壁画中,最难修复的就是记者眼前这张从墓室甬道揭取的壁画,不仅缺失面积大,壁画残存部分碎裂也比较严重,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只有芝麻粒大小碎块构成。“我们本着对壁画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修复,对照揭取前拍摄的照片,再根据壁画上人物线条的走向,来确定碎块的位置。完成拼对后,再用小镊子将碎块一一镶嵌回壁画里。有时,修复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就要耗上数十天的时间。”

“这么精细的工作,不会觉得枯燥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文宗笑了,“我是一名文保人员,尽最大努力修复文物就是我的工作。我不怕枯燥,只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让这些历史文化精品损毁,所以半点马虎不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尊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