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岛城”扬中的“留白”之道
本报记者 李华林

正是人间五月天,乘船沿江苏镇江境内的长江顺流而下,只见一边的岸线上码头林立、桅杆穿梭,隔江相望的扬中市却是杨柳随风,芦苇飘荡,一片苍翠点染江岸。

“从‘水上花园城市’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多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在生态资源的利用上,保护大长江,不搞大开发,向‘黄金岸线’要‘黄金效益。’”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说。

扬中是长江中的一座“岛城”,四面环水,有“江中明珠”之称,总面积达3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北与扬州、泰州倚江而对,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

“生态优势是扬中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扬中市经信委副主任孙显文说,“倘若不能合理地开发保护,不仅会使优势丧失殆尽,甚至可能连生存都难以为继。”为此,扬中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生态立市的理念,拧紧制度总开关,坚持可持续发展。

优质的“岛城”资源开发如何做到可持续?扬中给出的答案是“留白”,其长达120公里的自然岸线,迄今为止已开发的不到1/6,其中划出30公里可供开发,剩余80公里坚决“封锁”。扬中市环保局局长郑鲁军解释:“留白也是发展,不能因为当前有丰富的美味佳肴,就饱食终日,要想到将来吃什么,为今后发展留下空间。”

有度、有节、有序地发展绿色经济,关键靠机制。扬中对项目引进设置了严格的“绿色门槛”,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说“不”,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宝源物流计划投资100亿元在扬中落地,却因为主营煤炭仓储,被拒之门外。去年,扬中完成项目验收158个,否决选址不当、污染严重项目9个。

“长江沿岸许多地方依靠黄金岸线开发‘黄金资源’,但我们对‘黄金岸线’有自己的理解,宁可牺牲速度,也不破坏环境。”郑鲁军说,到2030年,扬中力图实现全岛去煤化。

一边是排放大、污染重的百亿级大项目被拒绝,而另一边,以智能电气、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为主的支柱产业正应运而生。经信委副主任孙显文介绍,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扬中搭上创新驱动的快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位于扬中市新坝镇的大全集团科技园内,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林立的厂房屋顶化身为“发电站”,把源源不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节能转型,不仅赢得了绿水青山,也成为企业增效的途径。

像大全集团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扬中岛内逐渐增多。早在2014年初,扬中就设立亿元科技金融扶持资金,提出打造“绿色能源岛”的目标,铺成完整的智能电器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创新企业,117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5%以上,高于江苏30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