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佘 颖

让小车自动挂挡,出库;按照规定的路径行进,中途自动识别路旁随时变换颜色的箭头指示,做出左转、右转或者调头的动作;路过隧道时,要自动根据光线明暗,启动不同挡位的大灯照明……5月8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教育周在天津开幕。开赛首日的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比赛让记者看到未来智慧交通的样子。

听起来“虚”的嵌入式技术与老百姓的生活其实很近,手机的各种功能就是通过在芯片里嵌入软件实现的,往大了说,汽车、航天等领域也有应用。“在众多的应用场景里,今年比赛选择了以智慧交通为主题,考察车辆行进当中可能用到的技术。”总裁判长梁长垠告诉记者,今年比赛最大的变化是调整为软件组和硬件组,参赛队伍也从去年的60多支扩展到150多支。

简单地说,软件组要为“脑子”一片空白的小车设计“大脑”,让它发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指令,硬件组则要为没有行动能力的小车装上“骨骼”,让它能够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不同的学校在软硬件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学生特质也不一样,有些动手能力强,有些有软件开发专长。”梁长垠说,“现在的产业分工也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技能必须跟上产业的发展”。比如现在的芯片已经发展到纳米级,一个单片机上往往有上百个管脚,最小的只有针尖那么大,出一点错整个单片机就报废了。记者看到参赛学生在焊接单片机时,一个人念管脚号,一个人拿着小镊子点焊,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遵守操作流程,尽可能提高成品率。”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震说。

“去年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讲述了8个大国工匠的故事,他们都是职业院校毕业的。”教育部职业教育司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自豪地说:“参加大赛这些年轻人里肯定也有未来的大国工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